革命政府禁止了戏剧,但私人组织的娱乐演出并未禁绝,W.达文南特(1608—1668年)的“娱乐表演”《围攻罗得岛》(1656年)实际上是英国第一部歌剧,在这次演出中英国第一次出现女演员。
1662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取消了禁戏令。这时的戏剧主要是为伦敦的上层人物提供一种时髦的娱乐,而一般的剧院只有两家。1662年重建的朱瑞巷剧院已具备了现代剧院的基本形式, 并有了布景。 这时出现了大量的“复辟”期喜剧作品,比较重要的有G.艾特利吉(1634?—1692年)的《风流人物》(1676年)、W.威彻利(1641—1716年)的《乡下女人》(1675年)。它们描写贵族的风流放荡生活,也反映家庭和婚姻问题,其中可以看到法国戏剧的影响和对莫里哀的模仿,被称为“风俗喜剧”。
J.德莱顿(1631—1700)是复辟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所写的“英雄剧”《奥伦-蔡比》(1676年)等,表现了主人公的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德莱顿又是英国戏剧理论的开创者,他的《论戏剧诗》(1668年)结合英国戏剧创作的实际,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观点。另一位悲剧家是T.奥特韦(1652—1685年),他的两部较好的作品是历史悲剧《威尼斯得免于难》(1682年)和家庭悲剧《孤儿》(1680年)。 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并得到稳定发展。但戏剧无大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激烈的党派斗争不利于戏剧创作,一方面是作家们的兴趣转向了报刊及小说。但W.康格里夫(1670—1729年)、J.万布勒(1664—1726年)等人的作品使风俗喜剧继续盛行。它们讲究技巧,语言俏皮,但内容狭窄,风格夸张,对贵族生活的腐化堕落津津乐道,粗俗而缺乏道德标准,从而引起一些观众和批评家的不满。
J.科利尔(1650—1726年)撰写了《略论英国舞台的不道德和猥亵》(1698年)一文进行抨击,引起了一场持续10年之久的争论。此后,G.法夸尔(1678—1707年)的《募兵官》(1706年)和《纨绔子弟们的诡计》(1707年)等作品注意到道德影响,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并带上了感伤色彩。著名的劝善报刊文学作家R.斯梯尔(1672—1729年)也写过《有良心的情人》(1722年)等几部喜剧,道德劝诫的倾向和感伤主义成分更为明显。斯梯尔还创办过一份《戏剧》双周刊(1718?—1720年),是英国最早的戏剧刊物。
这一阶段影响最大的悲剧家是N.罗(1674—1718年),他改编的爱情悲剧《美丽的忏悔者》(1703年)一直上演到19世纪。由于当时安娜女王继承人问题引起的关注,J.艾迪生(1672—1719年)取材于罗马传记文学的悲剧《卡托》(1713年)上演后在政治上引起很大反响。G.李洛(1693—1739年)的悲剧《伦敦商人》(1731年)更为重要,它以市民生活作为题材,用新的资产阶级道德观点评价人物,并用散文写作,这都预示了英国悲剧发展的新方向。此剧很快被译为欧洲好几种文字。
诗人J.盖伊(1685—1732年)的《乞丐歌剧》(1728年)是英国歌剧中最早的经典作品,曾轰动一时;德国现代戏剧家B.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就是据此改编的。与流行的意大利歌剧不同,《乞丐歌剧》以一种明快的抒情风格描写下层群众的生活。但它也从政治上批评了当时的首相R.瓦尔浦,其续集《波莉》(1729年)因此被政府禁演。
盖伊之后,H.菲尔丁(1707—1754年)的喜剧《巴斯昆》(1736年)和《1736年历史纪事》(1737年)包含着更明显、更强烈的政治讽刺,揭露了辉格党政府的腐败,引起了统治集团的惊恐。1737年,瓦尔浦颁布了“戏剧检查法”,菲尔丁和其他一些作家从此转入小说创作。这一法令极大地阻碍了英国戏剧的发展,此后100多年中,伦敦只剩下两座剧院,戏剧基本上处于萧条冷落的状态。 从18世纪50年代起,感伤主义日益盛行,感伤主义喜剧也占领了舞台。H.凯利(1739—1777年)、R.坎伯兰(1732—1811年)等人的作品多愁善感、无病呻吟,把戏剧引向绝路。
70年代,O.哥尔德斯密斯(1728—1774年)的《委曲求全》(1773年)、R.B.谢里丹(1751—1816年)的《情敌》(1775年)和《造谣学校》(1777年)使观众耳目一新。它们虽然也受了感伤主义的影响,但都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描绘了当时外省资产阶级的生活,并且避免了王政复辟以来英国戏剧常见的粗俗和狭隘。这 3部作品使没落的风俗喜剧重现光彩。
当时英国文坛的领袖人物是S.约翰逊(1709—1784年),他也写过剧本,对戏剧的最大贡献是主编了《莎士比亚戏剧集》(1765年)。他虽是个古典主义者,但在其《序言》中却为莎士比亚违背“三一律”进行辩护,强调想象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并且指出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是***性和个性的统一。这些观点把英国戏剧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
18世纪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表演比剧本更重要。这一世纪产生了不少优秀演员。最著名的D.加里克(1717—1779年)以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表演才能出色地扮演了许多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他又是朱瑞巷剧院的经理兼剧作家,与人合作的感伤喜剧《秘密婚姻》(1766年)久演不衰。S.K.席登斯(1755—1831年)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演员之一,她扮演麦克白夫人的技艺被称颂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