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闲情时光中再拜读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文字仍是那般,细腻、真切,不知在岁月中勾勒出了多少人的意愿。
自在独行 读后感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初遇此书,是在一家简净的书馆里。无意间看见了封皮上的此句,霎时心绪繁杂。再翻开细细读来,又是别番感触:明知多是可望而不可却的文字,明知自在独行实是不易,却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鸣之情。
读贾平凹先生的书,总能从中品出一些清凉的生活底蕴来。随我心意的,除那篇多日来回品味的《生活一种》外,前篇的《好读书》也甚是入意。曾经一友人言觉通篇是文人的酸劲,无法入心,我却不甚觉得。贾平凹先生对读书的理解,恰恰是说到了所有能及之处。好读书,其之于坏处,自是有的,但论其好处,讲究的却是一个精神上的升华。正应了书中那段话,“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这何谓是读书人的酸劲?这不正是同他肆意自在的生活一般,真真切切地是对三千世界纷纷扰扰的坦然么?
现如今多少莘莘学子忙于功课之中,却默然忘记不时地歇上一歇,捧一本好书,给自己一场洗尽铅华的心灵洗礼?这样枯燥乏然的日子,又怎能算是寻常如简的内心安宁?我虽无法做到同贾平凹先生般的洒脱,但得以坦然,得以使自己繁杂的功课中,多上些看着欢喜的清凉色彩;那便读书罢。我们如今尚且无法自在独行,但好歹能从文字中,找寻到自己所向往的安宁生活,找寻到自己所缺失的那份从容与潇洒。
读罢,再合上书,封页上又赫然显着一句话,“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可不是么?想得独行、洒脱,谈何容易?想得内心安宁,必要看淡尘世浮华,静修心境,然静养于书中,却更深切悟得此番道理,自在不易,那便更要珍惜借来的、所得的一生时光,品书而静心,且行事做人莫要留有遗憾,正所谓“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自在独行读后感
昨天没有写 文章 ,因为看电脑看的头晕,睡一觉起来头更晕,然后就借机开始堕落看电视。我有时候喜欢找理由偷懒,心情不好就啥也不管,吃麻辣,熬夜看电视,结果起来肚子不舒服,眼睛肿肿的,看到镜子里邋遢的自己,心情更加不爽,然后啥也不顺眼,啥都不想干,消极情绪开始周而复始地循环。
但是生活不会偏爱任何人,总跟自己较劲吃亏的只有自己,千万不要陷入死循环的胡同。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
很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懵懵懂懂看完也觉得没啥收获,本来不打算写读后感,但是喜欢写读后感强迫症的我(大学时候看一部电视剧,电影,书都喜欢 说说 自己的想法),突然意识到,没有收获也是收获,于是又开始叨唠两句。
没有收获,那是因为你可能没有认真去看,仔细去读,身心不在书本,体会从何而来。确实,我都是挑着看的,有些写的很幽默,有韵味我边看边笑,忍不住念出来;有的文邹邹,一个石头写的多宝贝,感觉太矫情,就直接跳过。我想这不也是看书的一种 方法 吗,不要纠结于收获,更不要纠结完完整整看完,享受过了便是。也许某一日,你又会忍不住重新读起,又有不一样的体会。
读书真正的收获不是当下看完的时候,而是在未来某一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变成了你特有的容颜,散发出你独有的味道。
回过头仔细想想,整本书作者分为五个板块,分别阐述生命地睿智,人生的悲心,大地的魂灵,万物的情怀以及天空的禅意。从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到后来成为作家经常独处的生活日常,在作者眼里,一块石头,一片树叶,一个书桌,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与之对话,一起生活。能够写的如此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作者肯定是用心观察过,研究过,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如此普遍,如此不值一提的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生命的象征,都是有使命的。所以一个人的时候,作者不觉得孤独,因为陪伴他的已经太多。我们之所以觉得作者矫情,只不过境界不同罢了。
我们也许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如何独处,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热爱生活。
自在独行读后感
尘世纷杂,《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给予每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赠礼。生命的行者,乐于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从容潇洒,自在独行,让生命之花灿烂在孤独的旅途上。
孤独有许多种。人一出生,父母亲人陪伴着走过了人生的多个站点;长大成人,爱人孩子又陪伴着走过了人生的多个站点;老至垂暮,或许是医生护士陪伴着走完人生的旅程。我们在一步步失去,一步步迈向死亡。“越长大越孤单”,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体会孤独。可这孤独,却是你必须经历的,何不从容面对?
贾平凹在书中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人在成长就在一步步给自己修建坚固的堡垒,一步步走进孤独。一个人过着灯红酒绿、盛友成群的生活,恰恰最是孤独。因为在一片灯火酒绿的迷幻下,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他们的孤独,是内心的不真实。此时,你何不换个月朗风清的地方,享受与朋友对座品茗的乐趣?
“我见过相当多郁郁寡欢者,也见过一些把皮肤和毛发弄得怪异的人,似乎要做孤独。这不是孤独,是孤僻。”贾平凹先生说:“神圣是真正的孤独。”如果一个人已经伟大到超越众生,那么这个人在无法攀登的顶峰上俯视众生时,我想,他的内心充盈的不是骄傲或是蔑视鄙夷,而是孤独。
但孤独,更多时候意味的是强者。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人生,我们都在攀登自己的山峰,期望抵达自己的终点,在攀登,一步步变强,便是一步步走向孤独。读后感?孤独有许多种,但真正的孤独,不是把郁郁寡欢挂在嘴边,更不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而是能耐得住内心的寂寞,成就不一般的事业。
我们在一步步走向孤独,孤独是每个生命征途的终点站,所以,我们不必惧怕孤独。走在孤独的路上,我们无需接受怜悯和同情,走在孤独的路上,我们仍然从容不迫,我们不需要追赶,不需要等待,只需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享受孤独,自在潇洒,不需怜悯,不需同情。每个人都会走向孤独,而恐惧走向孤独的人是弱者,生活的强者,会使生命之花灿烂在孤独的旅途上。
愿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从容潇洒,自在独行。
自在独行读后感
很长时间之后,我依然觉得当时在书店偶得这本《自在独行》实为幸运。那时是被书名吸引,自在独行,是从容不迫而潇洒畅快;是不惧孤独而心境安宁。一本书读罢,想必贾平凹先生本人也同他的文字一般,如木坚硬质朴,如酒醇厚清冽。
道理与人生不同,自然有人说书中多是些泛泛而谈的人生哲理,即便能引起一时动容也经不起生活本身的折腾。不可置否,市面上的文章多是如此,文字似是雕琢精致却看不出其本质,亦无法与读者相通。因此越是发觉先生这本 散文 集子弥足珍贵,琐碎的生活砌成了 故事 ,一字一言读起来平和,却是真实厚重,直至内心深处的。人生真切的体验都是从原始开始的,书中第一篇便是先生对孩提时代的回忆,对母亲的回忆。先生的母亲半辈子都坐在纺织机前重复着手里的动作,纺织的线丝丝缕缕如同母亲的心事,可为了一个家而坚守付出的强大内心,抵过朝朝夕夕的日月。《祭父》与《喝酒》中的父亲让人心生敬佩,先生遭受社会各界的质疑时,他便千里迢迢地赶来,半句不言却日日陪伴,最后父亲借酒表露自己的担心,对他没有责备甚至怀疑,父亲只是说,“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要有个主见,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让先生泪目,也许,自在独行说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困苦有余也湮灭不了血肉之亲。谁也知道路途遥远,谁也不愿苦难缠身,心中有依靠才行得自在,安宁。
先生喜静,平日里最怕有人来敲门,他认为的自在,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自在独行》算是半本游记,书的扉页就有写:独自走一走,大地的魂灵,有敬无畏。八百里秦川旷远,细说的却是秦腔里唱的喜怒哀乐,山川不同,韵味也不同。商州故里,春秋光景一一道来,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性子,山民老妇的生活像天上的月亮,照得山谷满是光辉。五味巷远离市井喧嚣,然而南北千百里长之内,酱醋油茶一应俱全,街坊四邻最是本分,巷内若有位老师,便人人器重。说来也蹊跷,书里虽写的是游记,却在景里读出人情冷暖世事变迁来,好在这一路的景和景里的故事一样,有种不枉此行的感觉。读后感?先生也曾说过,这本书要写给生命的行者。写一书游一方,虽然活着的方式不尽相同,而这种从容不迫在千万种命途中最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