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这门课,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四种题型。下面,就结合2001年上半年全国考试卷子进行一个简要分析,作为过关要领。
一。字、词、句的含义。这个题是在考卷的第二部分,有五个小题,十分。(1)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是出自《论语十则》,结合前后文,可以知道意思是做事快捷。(2)则是厉民以自养:厉民。是出自《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厉民是敲剥百姓之意。(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是以。出自柳宗元的《寓言二则》,是是代词,以是表示因果关系,合起来就是因此。(4)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大朋,而周用以兴:用以兴。出自《朋党论》,意思是凭它而兴旺。(5)要我格守的教诲:格守。它是个约定语,格是谨慎而尊重,守是遵守。解释词语,不要死记硬背,结合课文前后文为上。
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这部分分数分布在单选、多选和简析里。
单选里1.的《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这个题目就是属于文体知识,它是从个别到一般,是归纳法。
2.鲁迅文中所指《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叵耐》的作者是属于文学常识。这个题目给大家的提示是,不仅要掌握课文的作者、作品,还要了解重点篇目里提到的作品和作者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与文体知识部分有11分,只要阅读仔细,加强理解,这11分不难得到。在其他题型里的情形,不再举例。
三。阅读与分析:这部分是考试的重头,大约以50分的题量。分布在单选、多选和简析里。这部分考察的是考生平时的基本功的综合应用。
在单选里5.《散文创作谈》:“鲁迅比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作者借此指的是
A.要选典型材料B.要有深刻的主题C.要重视语言艺术D.要有直接生活知识。这一分的取得,就要对本课的内容相当熟悉,清楚每个分论点和相应论据间的关系。
11.《追悼志摩》中梁启超所“看透”的志摩的追求是
A.良心之安顿B.人格之确立C.灵魂之救度D.梦想的神圣境界
这个题目是考查考生的记忆力和看书的细致程度。那几个诗句的接句,固然是考记忆力,也是考鉴赏力。
在多选题里,24“我看出来:象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是先生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抬起头来仔细看,先生慈祥的脸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那么快乐。”中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A.排比B.对偶C.比喻。D.反诘E.层递
有不少考生遇到这种题目就有点不知所措,用手指在备选项上指来指去,其实,只需依据题意,找出找出可能的答案,和备选项对照就行了。
简析题:3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不仅人类的肚皮是细菌的饭店,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燕雁鸦雀。龟蛇鱼虾,蛤蚌蜗螺,乃至于昆虫,举凡一切有脊椎和无脊椎的动物,只须有一个能吃的肚皮或食管,都是细菌的打下饭店、酒馆、包饭馆。但如此,鼻孔喉咙还是西的咖啡馆,皮肤毛管还是细菌的小食摊,而地球上的一沟一壑一瓢一勺,莫不是它们乘风纳凉饮水喝茶之所,细菌虽小,所占地盘之大,子孙之多,繁殖之速,食物之繁,无微弗致,无孔不入,诚人类不敢望其肩膊。所以这么世界的主人,生物的首席,与其让人类窃称,不如推举细菌。
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要得出中心,只需看这段文字用的是什么逻辑手法,是归纳法,中心就一定在结尾处“细菌虽小……生物的首席”,就是本文的中心,在回答时,可以用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回答为上。
2)这段文字主要是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个举一例。
容易看出的是本文用了比喻说明法,比如将人类的肚皮比做细菌的饭馆。由于本文是归纳法,举例说明是少不了的,举狮虎熊象等就是举例法。
3)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写出文中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前问是个文学常识。后问应该感谢出题人手下留情,给大家做了提示,是三种。A.有比喻,将人的肚皮比做细菌的饭馆。B.拟人:将细菌比拟为饭店的食客C.排比:从“细菌虽小”下面的文字就是排比。
32.阅读夏历文字,回答问题。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哩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是派人到他们家乡或是附近区域,用他们多年练熟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心让他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1)这段文字窗子夏衍的《包身工》。这里所描写的是什么现象?
结合前后文,可以看出,这里讲的是带工如何欺骗乡人把自的儿女送给他们成为包身工。
2)作者为什么用“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来描写带工?
结合前后文可以看出,带工的话和实际的情景是有天渊之别的,如同稻草与金条的差距一样,这样写,可以更好地揭露大工的骗子嘴脸。
3)如何理解“饲养”一词?为什么打引号?
作者把应该用在牲口身上的词汇用在人身上,是表示他们的生活如同牲口一样,加引号是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真的牲口。
3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要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而居安思危,奢以俭,斯亦伐本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这段话什么了什么道理?
这是《谏太宗十思书》的一段,文章是专门论述治国之道的,因此,“思国只安者,必积其德义”就是本段文字套说明的道理。
2)举例说明这段话使用的论证方法。
本文将木、流与国家进行类比,找出,治国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是类比法。
作文: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说过,油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不好工作。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不多于800字。
很多考生拿到材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写“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立意。诚然也对,但是容易陷于千篇一律。须知,评分标准之一就有见解深刻一条。泛泛而谈,分数不可能高的。
我主张,舍弃这个立意,采用有独到之处的礼仪。如何立意,我下面做个引玉的示范吧。
1.结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把压力分为内压和外压,分别论述他们的作用和关系。
2.运用质量度关系原理,说明压力应该有,但是要有个度,不然,油井要井喷,人也要崩溃。
3.运用自觉性与自发性的关系原理,说明高尚的人是不需要太多外压的,说明内压的重要性超过外压。
4.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结合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原理,联系你的工作、学习、社会等来进行立意。
……
如何这样多视角、多角度、多方位地挖掘作文的立意,所写出的作文就湖会千篇一律,千人同面啦!就会如同春天的花园,各有各的艳丽,各有各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