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评价史记的诗句或评语

评价史记的诗句或评语

1. 关于史记的诗句或评语

关于史记的诗句或评语 1.描写史记的诗句

《奉和御制读史记诗》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陶唐明历象,茂气与天通。

举正分星度,归馀定岁功。

孟陬名不殄,南正道弥隆。

自此垂三代,循环协大中。

《沁园春·读史记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程珌

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

休言唐举无功,更休笑丘轲自阣穷。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烟霭中。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

《梦书十字史记册上太史公此书真是笔斡造化梦》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禹穴探幽眇,神功接混沌。

绝麟才此笔,春梦试平章。

《读史记列传》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

佞幸圣贤俱饿死,若无史笔等头空。

2.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诗,文,联,评价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

《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一、汉代 汉代是《史记》的传播时期。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向社会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蜂起。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

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

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

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传良传统。 二、唐代 唐代《史记》研究的重要贡献在注释。

最主要的著作是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加上南朝刘宋年间裴的《史记集解》,被后人称为“史记三家注”,成为史记注释的经典之作。 唐代研究《史记》成就最大者当推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

韩、柳肯定了《史记》一书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二次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苦心,减一字不能。

三、宋、元 宋代是《史记》大量刊刻印行,广为流传的时期,官私刻本达数十种之多。现存《史记》最早最好的刻本为南宋黄状况夫刻本。

元代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史记》中的大量故事改编为戏民剧,其剧目之多,剧作者之众,令人叹为观止。如:郑廷玉的《楚昭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尚仲贤的《气英布》,狄君厚的《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高文秀的《渑池会》等名剧一直传播至今,计达180多种。

《史记》故事改编为戏剧大大促进了《史记》在民间的传播。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

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

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

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可见郑椎对《史记》评价之高。 四、明、清 时代对《史记》的研究开始兴盛,清代已趋繁荣。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对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成就作出了尺世骇俗的赞叹。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90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出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

“《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

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他在史学理。

3.评论《史记》中的名言

《报任安书》虽是给朋友的复信,但直接回答朋友来信内容的语句并不见多。

通篇是在抒愤懑、鸣冤屈、辩事理、表心志,是一篇泣泪含血、深沉激愤的明志之作。在这篇文章里,司马迁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著名人生格言。

他认为:志士仁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既可以慷慨赴死,也可以忍辱求生,死要死得有意义,活要活得有价值。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去死,那就重于泰山;放弃追求浪掷生命,那就轻于鸿毛。

对“生”或“死”的抉择,应该以实现生命价值为终极目标。这种观点,充分显示了他对生命权利的尊重,体现了他对实现生命价值的不懈追求。

而他本人也正是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他毅然忍辱求生,“就极刑(腐刑)而无愠色”,为了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顽强地活了下来,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著,为后人留下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彪炳千秋的文学历史巨著。

4.描写“史记”的诗句有哪些

1. 沁园春·读史记有感

宋代:程必

试课阳坡,春后添栽,多少杉松。正桃坞昼浓,云溪风软,从容延叩,太史丞公:底事越人,见垣一壁,比过秦关遽失瞳?江神吏,灵能脱罟,不发卫平蒙?

休言唐举无功,更休笑丘轲自阣穷。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太史亡言,床头酿熟,人在晴岚烟霭中。新堤路,喜樛枝鳞角,夭矫苍龙。

2. 史记引语

先秦:佚名

狡兔死。

良狗烹。

高鸟尽。

良弓藏。

敌国破。

谋臣亡。

3. 史记引谚

先秦:佚名

死者复生。

生者不愧。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白沙在泥。

与之皆黑。

力则任鄙。

智则樗里。

4. 史记引逸诗

先秦:佚名

得人者兴。

失人者崩。

5. 和李德裕游汉州房公湖二首

唐代:郑澣

太尉留琴地,时移重可寻。徽弦一掩抑,风月助登临。

荣驻青油骑,高张白雪音。祗言酬唱美,良史记王箴。

静对烟波夕,犹思栋宇清。卧龙空有处,驯鸟独忘情。

顾步襟期远,参差物象横。自宜雕乐石,爽气际青城。

目前只有这些和史记有关的诗,其余的都是古籍。

5.对《史记》的评价

《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为知言。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

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第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

当然,司马迁修撰《史记》的最高理想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要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哲学体系。更深入的理解,要留待我们对《史记》的具体学习中去体会了。

6.对《史记》的评价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常识文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