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鸿门宴中的启示

鸿门宴中的启示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中古时期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最辉煌的散文著作。《项羽本纪》,是《史记》当中出色的典型的篇章。《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它不仅是标 志着秦末农民起义中风云人物之 一项羽的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开端;它也记载着秦末历史转折的关键性的一幕。千古以来,《鸿门宴》的故事,以它生动而又惊奇的情节特点,以它众多人物处在矛盾高峰中间的活跃面貌,一直吸引着人心,脍炙着人口;给人以深刻而又丰盈的思想教育和饱满而又崇高的艺术享受。

为了弄清楚《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矛盾斗争的远因 ,我们有必要先对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势力的发展情势稍作回顾。在所谓“秦失其政”“豪杰蜂起”的年代,刘邦和项羽同受农民起义浪潮的推激,先后蹶起东南,参加并且领导了农民大起义。最初他们同为陈涉部属 ,转战关东,立下战绩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二○七年),乃同受楚怀王封爵,一者引兵北上救赵,一者率部西行略地入秦 ,刘邦在剪除西进中重重阻碍之后,终得“先诸侯至霸上”,在轵道旁受“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封皇帝玺符节”之降。并且拒关自守,打算自王关中。而项羽呢,他在杀掉卿子冠军宋义之后 ,破釜沉舟,以非凡的勇猛果敢,大破秦军,解了钜鹿之围,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在召见诸侯将时,“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成为他的臣属 。不久他又收降了章邯,击坑秦卒二千余万,西行略定秦地。真是声威赫赫,天下莫不 震服了。就在此际,他却见到函谷关有兵,又闻沛公已破咸阳。他按捺不住自己胸中怒火了!于是在破关直入驻军鸿门时,一定要击破刘邦,找他算帐!

上面是在鸿门宴前,刘、项两大势力的发展大势,平心而论,从灭秦战功上来看,刘邦应该说是远远不及项羽的。尽管在攻略咸阳上他先走了一步。

《鸿门宴》一文,在《项羽本纪》中应属第五大段 。但是由于它的精节首尾完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篇章来分析。依照故事情 节发展来看,《鸿门宴》全文十五节(依高中课本模块一所定),可以分为三大段。即: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宴前阶段(也就是矛盾斗争的酝酿开端与上升阶段);

(二)“剑拔弩张”的宴上阶段(也就是矛盾高潮阶段);

(三)“尴尬不安”的收场阶段(也就是矛盾平伏阶段)。

现在让我们逐段简括地分析一下它所蕴寓的基本内容以及人物形象。

第一大段包含六个小节。即:

①总叙刘项双方情势及项羽接到曹无伤密报,决心击溃刘邦;

②范增说项羽急击刘邦免贻后患;

③项伯私见张良报信;

④张良以项伯 语具告刘邦并密商对策;

⑤刘邦厚托项伯向项羽说情;

⑥项伯说服项羽不击刘邦。

文章一开始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实际是刘邦攻破咸阳进入秦宫见到“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之后,就打算“止宫休舍”了。只是因为樊哙、张良劝谏,他才“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可见在如何独吞农民起义胜利果实上,刘邦这一军事 集团,一开始就是具有深谋熟虑,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刘邦接受“鲰生”建议而守关拒内,这是因他自恃持有怀王信约,自认为是名正 言顺;但对于项羽这样一个强大敌手,还是怵惮三分,想到如何虚委与蛇待机行事未敢率然与之抗衡的。文在叙述曹无伤密告项羽以刘邦的野心,项羽获信大怒后,紧接着简括明白地指出 双方实力情况。项羽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兵十万号称二十万。数量既大悬殊,质量上也是刘远逊项。他们相距的空间又是这样逼窄,相去仅止四十里。这真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一般说来,刘邦这个集团的内部关系是比较严紧的。“左司马”的官也不算小了。但是当曹无伤听到项羽大怒刘邦之后,他竟然敢于派人密告,以预约封赏。这里是既说明曹无伤的为人,也在说明楚汉两方的悬殊形势。在曹无伤以为自己的封赏是指日可期;在项羽,也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豪语不禁冲口而出。这里项羽的大怒,完全有客观根据。并非什么由于单纯的粗暴和狂傲。刘邦先既派兵拒关,已足使他恼火;这里的“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的情报内容,又无一不和他的称霸雄心、复仇宿志和贪婪欲求相抵触。刘邦的实力如何,在项羽心中也是了如指掌,满不在乎。从他简短果决的话语当中,使我们仿佛亲见当时他那种雷霆万钧“喑呜叱咤”的英风豪气。

第二节,范增用刘邦行为的变化和封建迷信,进一步说服项羽,令其“急击勿失”,这就进一步把矛盾推向高涨。素来极其贪财好色的市井无赖出身的刘邦,入关以来,却一反常态,变得“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这分明是刘邦为了争取更大更多的政治赌本(更大的政权,更多的财货美女 ),而一时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 一种手段,自然瞒不过老练多谋的范增耳目。望气“为龙虎”“成五采”之 说,在今天看,固然是一文不值的虚妄之谈,但在秦末乱世,五行谶纬之说盛行的社会,当然深足悚人听闻,何况是听者又是一个具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的项羽。

文章到此,形势的确是很危迫了!然而第三节中,由于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这就使得这种十分危迫的形势在不意之中获得转变的契机。把矛盾情态引向低伏曼缓。这位在官职上高踞楚之“左尹”,在亲疏上身属项王“季父”的项伯 ,当着如此重要的关头,他却背着主人,夜来夜去;把如此机密严重的军情,因为私人“素善”的关系,全部无遗地泄漏给敌方谋士张良 。并且深为 关切的“欲呼张良与俱去”,以免张良从刘俱死 。而当在张良一番“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和他自己当时行为适成对照的答复之中,并没丝毫激起他的自责感和愧悟心;相反地,他还是忠于自己的“高尚的”友情,坚持要了结私人的恩怨。他还能伫立帐外等候着张良和其主人长时间密议直到来复,并且接受张良邀唤,“即入见沛公 ”。按照张良当时和刘邦集团的关系来看,和项相比,非但位分 不侔,亲疏也是大异。然而张良的的行为和项伯的行为 ,实在是构成了极其鲜明的比照。

第四节,在张良入告刘邦并和他***同计议却敌之策里,司马迁使用极其隐曲的刻塑笔触,描绘了这个流氓皇帝的真姿实相。刘邦乍一听到张良一番告语,使得他这个志得意满就将即位的“关中王”,不禁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吐露“为之奈何”的张惶语调;和张良商量还不是主要,当张良反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时,他向张良作了真实的招供 。这里证前面曹无伤的密告,确是 事有其实;也说明这个计划在刘邦集团里,也还 是只有部分人知道,连张良都不在其数。和《高祖本纪》对照看来,刘邦在听到“或”人献计王关中时,他是心“然其计”而“从之”的;但在这里他却现露流氓本色,泼口谩骂原来献策的人是庸才贱品(“鲰生”)。当张良叫他自料士卒实力能否抵住项羽时,他在“默然”良久之后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再一暴露他在如此严重的现实局面之前那种六神无主的张惶状态。这个时候,他非但不敢与项羽言战,即与项羽言和(臣服 ),也是一件不大好办的事,正在这样紧急关头,张良替他提出 主意:“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叫他先走假投降的道。并且给他提出打通这条假投降道路的人项伯来。他对这个办法虽然毫无异议,但对打通道路的这个人却要深入进行了解,以便施展自己一套市侩的笼络人的手段。他从张良口中得知张对项伯有活命之恩,并且是交深日久(从秦时开始)。他为了施展卑鄙的拉拢逢迎伎俩,还精细入微地问明白了项伯是“长 ”于张良,还是“少”于张良?晚清人郭嵩焘在评论本节文字时说:“案此等乃后世史家所应略者,史公偏于此等处委细言之。正为鸿门之会险绝奇绝,于此为之助势,亦自喜其摹写物情曲折之工也。”(《史记札记》)这话虽然是从艺术上着眼;但也隐曲地 道出司马迁的写作《史记》,与后代一般庸滥的史家所持态度根本不同。

第五节,是具体写刘邦向项伯进行请托收买的生动场面。刘邦的狡诈、阴险、俗恶的灵魂,也得进一步的描绘和暴露。他不但卑躬折节地一再向项伯“奉酒、为寿”并且和项伯约下将来作亲家翁。这在封建社会极端重视姻亲血族关系的时代,是拿近便套交情的无上手法,因为“再厚还能厚过儿女亲家了么”!他在项伯渐曲入彀之后,就正式展开了他的 一套虚伪的本题说辞。什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什么“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真是再虔诚再恭顺连语气也再婉转没有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敬谨”心情,不惜在自称上,由“吾”变到“臣”;在他称上,直呼项伯为“伯”。在一个重视 私交甚于国家大事,惯于起不自觉的内奸作用的封建贵族面前,他的一套伎俩,果然获得市场。他完全蒙混了项伯 ,既得到了项伯的向项羽说和的“许诺”,还得到了项伯替他作的进一步安排和亲切叮嘱:“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在这里可以使我们预察到是邦的请托深庆得人;从项伯口气中,也可以知道他完全有说服项羽的能力与自信。

第六节,这位惯以“和事老”自居的项伯,便进一步发挥他的不自觉的内奸作用。这位自己也稍稍情知不韪的楚国左尹,他在夜里驰来复在夜里驰去。到了军中,“具(完完全全的)以沛公言报项王”之后,还以为未足,因为仅止如此,还算不得“受人之托忠人事”!于是他因势利导地进一步说服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抬出封建领主阶级最所重视的抽象的“义”来打动项羽。果然得到项羽的“许诺”。项羽的所以放弃攻打刘邦的计划,固然由于他自大主观轻信刘邦迎合他心理的一套鬼话,项伯的说辞,也不是毫无作用的。至于说他是贵族出身不愿在宴会上杀人,这恐不合实际。他前此之杀会稽守与卿子冠军,又何尝不是在大厅广帐之上。由于项伯的一番活动,使得存在于刘项两大军事集团中间的关中大战的黑云,表面上象是消逝。他们中间的矛盾,也象趋于平伏。但是两雄不并立,他们的根本矛盾—都想独吞起义果实,还依然存在。

在第二大段中间,这个矛盾重又达到新的高潮。故事情节正式摆开在鸿门一宴的席面之上。

正如许多文章所指,一提起鸿门宴来,人们所想到的,并非什么揖让进退彬彬有礼的雍睦局面;相反的却令人想到一种剑拔驽张、钩心斗角、杀机四伏的严重场景。郭嵩焘说:“鸿门一会却处处写得奇绝陡绝,读之令人心摇目眩。”是很正确的。这一大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人物众多,各具姿态。人物关系也极错综复杂,矛盾显得极其尖锐。本段包含以下五节:

①刘邦躬诣鸿门来谢项羽;

②项羽留宴刘邦,范增数促项羽杀刘邦,羽不听;

③范增令项庄舞剑以图刘邦,项伯阻之;

④张良招樊哙闯帐;⑤樊哙力说项羽,为刘邦解释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