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葬礼散文

葬礼散文

锣鼓喧天,老远就能听见吹鼓手们在卖力的吹奏敲打着,这是家乡的红白事必备的。

 子孙后代们,那些辈分小的人都得带下头孝,他们被称为孝子。而外人客人都会带一个圈,这是比下头孝短上很多的。

 每当这个时候,卖纱布的人就开心了,因为这个时候会卖出去大批的纱布,虽然纱布并不像布匹那么贵,但抵不住薄利多销。

 大门口会贴上白纸黑字的对联,这是去世人家专用的,以此告诉人们这家的人去世了。当然,在摆放灵堂的那个房间也会贴上一副白纸黑字的对联,以此来告诉人们这里是灵堂所在地。

 灵堂的桌子上会贴上一张垂向地面的白色纸张,上面工整的一个“奠”字告诉人们,要跪在这里祭奠去世之人。当然如果逝者的先人没有享受过同等的待遇,也就是说当时没有请众亲好友前来祭奠的话,就会再加一个桌子上面同样会贴一张大白纸,上面写着“祭”,以此来告诉人们要给先人补上祭奠大礼。

 桌子被称为贡桌,最前面的一排中间是香炉两边是蜡烛,香是不能断的烧完了就得续上,烛是不能灭的因为它叫“长明灯”。当然这蜡烛和香是不能被代替的,香必须冒真烟蜡烛要用来点香烧纸。

 再往后是贡品,伟大而灵巧的妇女们做出了各种动物和花儿样式的花馍,摆满了贡桌,再往后是几重门门上有各种神仙图案,最里面是逝者的照片,再后边就是一张很大的阻挡前后的布匹,这张布后面是放棺材的地方,农村的火葬还没有完全实行,去世的人是安详的躺在棺材里的。

 我们这里的规矩是五天或者七天下葬,当然很多时候是七天下葬。前五天更多的是做各项准备,告知亲朋好友、购买各种用品、挖坑做坟墓。

 第五天下午是请主的时候,孝子们会拿着哭过,挨个到老祖宗的坟头上将列祖列宗请回来。

 第六天是正式的祭奠日,农村人一般不会开什么追悼会,从早上起来所有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要进献饭,之后是亲朋好友们上香烧纸。

 在亲朋好友中有一群特殊的人,被称为“外家”(我们那边念wei,jia),也就是逝者的舅舅家孩子的舅舅家和孙子孙女的舅舅家。如果去世者为男性,那么其舅舅家在第一尊位,如果是女性,就是孩子的舅舅家在第一尊位(也就是逝者的娘家)。

 “外家”来参加葬礼是需要专车接送的',下了车需要孝子去迎接,当然鼓号队是少不了的,每次吃饭孝子同样要和鼓号队一起去请“外家”们上香烧纸然后吃饭。

 到了晚上是遗体告别,这也是亲朋好友们见逝者最后一面了。人们排着长长的队舞一个跟在一个后面,进入那狭窄的放棺材的地方,去向逝者三鞠躬以此告别。

 之后是点曲子,这是吹鼓手们赚外快的时候,不管是歌曲、戏曲还是纯音乐任所有亲朋好友点,会唱的就唱不会唱的就换,吹鼓手也不是万能的,大家互相理解只为让去世者开心。

 漫漫长夜在这个时候就过去了一大半,守夜的人继续守夜,不守夜的人找个地方稍稍合上一会儿眼。过了午夜以后,孝子女婿们还有重要的事情---盖棺材。这个盖棺材是彻底的把棺材盖封住,在此之前需要把逝者的身体摆放的端端正正,好让其睡的舒服。现在封棺材盖应该是用特制胶粘着的,以前是用铁钉钉住的,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样的棺材就显得美观多了。

 第七天是下葬的日子,风水先生已经算好了几点钟起灵(一般不会超过八点),人们在那个点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到了时间首先是将棺材抬起来首尾相换,等灵车来了,吹鼓手放鞭炮的,孝子孝女,挑花圈举悼帐的人们都到位以后,人们就会将棺材抬上灵车,向着墓地进发。

 孝子在前,拄着哭棍拉着哭绳,跟着前面的引路人,随着车子启动一步步的向前走。孝女儿媳妇们在后,盯着纱布捂着面目哭丧。伟大的老祖宗们创造出的哭丧确实实用,那感天动地的哭声令闻着伤心见者落泪。

 当然前去墓地的路上,是村民们玩乐的时候他们可不会被这感天动地的哭声所吓退。每当这个时候孝子们可是要受罪的,要是遇到调皮一点的引路人就会让你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开灵车的驾驶员也会忽快忽慢有时直接停着不走,之后就是村民们给孝子摸锅底黑,要钱买吃的。平时再难缠的人,到了做孝子的这一天也得乖乖就范。

 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有时一两个小时,有时四五个小时,终于到了墓地。接下来就是正式下葬了,村里人不会偷懒,所有人齐上手将棺材小心的放入那个做的像个小窑洞的墓道,然后是封门。有的地方会做一个小门用来封门,有的地方是直接用砖把门封起来。

 接下来才是村民们出力的时候,每人拿一把铁锨将坟墓两边的土铲起来首先把墓道前面的那个大坑填起来,之后是在墓道上面用土垒起来一个坟堆,这样埋葬仪式就彻底结束了。

 回去以后就是接灵牌,大儿媳妇跪在半道上等着送卖的队舞回来,将逝者的照片浓重的接过来,双手拿着带回到灵前摆在贡桌之上。

 接下来是慰劳所有人,像昨天一样大厨会做很多可口的菜肴,分为菜和吃馍菜两种,先吃八个或十二个菜,之后就是五个或六个吃馍的菜。

 吃完以后是拆棚,为了防止下雨,或者毒辣的太阳,有红白事的人家一般都会搭设一个很大的棚,里面摆设很多桌子凳子,所有人吃饭坐席也都是在这里。

 好了,这就是家乡的葬礼,行文略短,并不能详细的讲述每一个细节,只是将其记录下来,不让自己忘记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