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读朱光潜《谈美》

读朱光潜《谈美》

有一次我和同事从市里回来。同事开车,我坐在后排,边聊天边赶路,欣赏着路边的绿植美景,心里想着这路两边绿化做得真漂亮!猛然间看到有家熟悉的工厂的名字,咦?这名字怎么和县城里那家厂子同名呢?抬头四处一看,原来车子已经驶入县城,正在自己最熟悉的小道上走着!那种感觉很奇怪,像是在陌生的地方迷失了方向然后又一下子清醒,也像是发现一处很美的景致因为熟悉,一下子索然无味起来。

还有很多时候,走在县城某些街道的林荫路上,看着车来车往熙来攘去,就在心里默想,这是我天天生活在此的小县城吗?假如这里是一个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所有的人都是陌生人,会如何呢?然后我默默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外来人,就突然觉得这里的景致变得很陌生,甚至连方向也变得模糊起来。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致”。以上这两种,每每只能让我如此自我解释,再说点什么更深层细致的原因,就理不透了。只能体会,要讲清楚便词穷了。

今天读到美学家朱光潜大师的《谈美》,找到了明确又详实的答案,算是解决了心中一直想要弄清楚的问题。

以下为概括摘抄:

看同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及平凡,看它在水中的倒影却另有一种色彩。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的事物,看旁人的境遇,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的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常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到海雾,只知道他妨碍呼吸,只嫌他耽误程期,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他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邪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他们本身的形象。

比如我久住在一个城市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银行,看见了一座房子,就想到他是某个朋友的住宅或是某个总长的衙门,这样的“自盘而之钟”,我的注意力就牵到旁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的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子究竟像个什么样子,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型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宅或是总找衙门,所以我能见出他们本身的美。

这不正是我想找的答案吗?大师究竟是大师,心里的困惑随着书中的娓娓道来,豁然开朗起来。

原来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间是有一个适当的距离的。人要感知生活中的美,就要跳开实际利害的圈套。比如不把一条街当作去某酒店或某银行去的指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