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马兰关和喜峰口散文

马兰关和喜峰口散文

长城上的这两座关口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但当年却很有名气。

 长城从秦以前就修,但修得最好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却是明朝人修的,而且以戚继光主持修建的蓟镇长城最精彩,这两座关口都在这段著名的蓟镇长城上。

 马兰关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方,又叫马兰峪关,现在附近还有个叫马兰峪的村子,我父亲在遵化从军的时候在这个村子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老人家经常提及此处,当年还有一位老乡给我父亲看过一把十几斤的瓦刀,据说是古人修长城时使用过的,也不知此物如今是否尚在人间。

 明代在此设关无疑是为了防止蒙古北元残余势力进攻京城,明代蒙古人曾多次攻入此关劫掠中原,明军也多次再次痛击进犯的蒙古人。后来守关的成了袁崇焕袁大将军,长城以外呼啸而来的就成了留着辫子的满洲人了。

 马三立的相声《买挂票》中有几句“保镖路过马兰关”,这是京剧《连环套》中的唱词。《连环套》和《盗御马》都是京剧传统剧目,由于剧中的窦尔敦是画蓝色的“三块瓦”脸谱的,所以那首著名的《说唱脸谱》有“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的唱词。这两出戏的故事都出自曾经非常著名的公案小说《施公案》,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绿林好汉窦尔敦被黄三太用金镖打伤,一怒之下离开河间,学成双钩绝技,到口外连环套聚义,称为一方绿林霸主。十几年后,康熙帝敕命梁九公口外公干,并赐御马追风千里驹。窦尔敦夜入御马圈盗走御马,并嫁祸黄三太,梁九公调黄三太之子黄天霸前来问罪,幸亏清官彭朋从中周旋,令黄天霸限期访拿查盗马人。黄天霸扮作镖客,来到口外连环套,只身入寨,探访御马下落,黄天霸报出自己真正身份,激怒窦尔敦,双方约定次日比武赌马。黄天霸挚友朱光祖,恐天霸比武有失,夜入连环套,盗走窦尔敦的兵器护手双钩,并将黄天霸的钢刀插在窦的桌案之上,以挫其锐气。次日双方会面,朱光祖说服窦尔敦献马归降,所以这个故事也叫“插刀盗钩”,我总觉得黄天霸朱光祖不那么地道,窦尔敦倒像个好汉,所以《施公案》这本书我不喜欢,其实在清代这一大批侠义公案小说中,除了《三侠五义》别的都难称佳作。

 这个故事是根据清康熙时一个真实案例演绎而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提到过窦尔敦,在《献县县志》及康熙五十六年《起居注》都有关于窦尔敦的记载,历史上的窦尔敦最后是被凌迟处死的,这是前人的说法,我没读过这两个东西。

 这个故事挺有名,但和马兰关几乎没什么关系,剧中提到马兰关只能说明马兰关在清初还很著名。

 马兰关这段长城是在康熙年间拆除的,据说是为了用长城的石料和城砖修建清东陵,这是多数人的看法,其实很小家子气,康熙皇帝就算再会过日子,也不会鸡贼到这个程度,康熙爷可不是那个连龙袍都打补丁的道光皇帝。有人还认为康熙拆毁长城是历史的罪人,更是无稽之谈,当年雄踞山间的长城并没有挡住八旗铁蹄南下的脚步,而此时清人已经将国境的`北端推到了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如若在修建已经残破的长城显然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而康熙皇帝在木兰围场的秋狝已经成功的震慑住了北方游牧民族,何况还有承德的外八庙,西藏蒙古的喇嘛们不是已经围绕在皇帝的身边了吗,如此恩威并施,有何必再修什么长城呢?

 喜峰口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古称古兰径,还叫过卢龙塞,汉代就曾在此设置松亭关(有人说喜峰口和松亭关并非一地,只是离得很近而已),是明代长城中的名关之一,比马兰关有名的多。大家大概都背过“但使龙城飞将在”的句子,这句还有的选本作“但使卢城飞将在”,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这卢龙本是一地,飞将军李广固然有名,其实守过卢龙的最有名的当属大胖子安禄山,可惜这厮不是什么正面角色,虽然他是美女杨玉环的干儿子。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有“梦中夺得松亭关”的诗句,写得真好,可惜终南宋一代,我们的诗人也没能美梦成真。

 关于喜峰口的得名有个故事,相传古代有士兵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几乎踏遍了长城的各个关口,终于在此找到了儿子,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竟然喜极而死,喜剧成了悲剧,因为怜其不幸,所以一同戍边的士兵将这对父子葬于此处,因此此处得名“喜逢口”,后来慢慢叫成了喜峰口,这当然只是个故事,但足见古人戍边之苦,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和《孟姜女》的故事并传。

 喜峰口也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雄踞在滦河河谷,左右皆高山对拱,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曹操北征征乌桓便是从此出塞,还留下了郭奉孝遗计定辽东的传说;东晋时前燕慕容儁(就是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复的先人)从此关进兵中原;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张自忠率领十九路军大刀队在此抵御倭奴,留下了那首著名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也是长城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发挥实战作用,据说直到今日长城城墙上弹孔炮痕犹在,我每次路过北京的张自忠路,也总会不由得想起这段历史,想起这一批民族英雄,这一批中华民族的斗士。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引滦入津因为修建潘家口水库,喜峰口关城部分被淹没于水中,成了著名的水下长城,只有到了枯水季节,才能露出关城的残址。

 我还没有记事儿的时候,就被父母抱着游览过喜峰口,同游的还有一群风华正茂的飞行员,后来几次路过此处,都是擦肩而过,也不知何时能再去看看,也不知当时的那些同游的人如今安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