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魏禧字冰叔文言文

魏禧字冰叔文言文

1. 给季弟书 魏禧 文言文翻译

《给季弟书》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i艮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时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大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弟弟你自勉吧!

原文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作者魏禧(1624~1681) ,我国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强调作文章要注重“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擅长将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议论结合起来,收引人入胜之效果。清初,人称魏禧、汪琬和侯方域为散文三大家。魏禧的诗有深沉雄浑之风。

2. 吴孝子传文言文翻译

李孝子传

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孝子)哭着说:“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但是母亲连续三昼夜一喂就吐,食物难以咽下。孝子呼天求救,他母亲梦见神人用针刺着她说:“我是哀怜你儿子的孝心啊。”一觉醒来,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雍正七年秋天,突然刮起了海风,城中洪涛滚滚。孝子家的房子本来就有洞漏雨,半夜里屋就摇晃起来。孝子赶忙背起母亲,趴到案几下面。不一会儿,前前后后的屋舍全崩塌了,只有他们躲避的地方完好无事。

孝子的父亲去世一年多,祖父也去世了。等到祖父下葬的时候,正值严冬时节,孝子的身体本来就羸弱,手跟炭土一个颜色,冻僵在大雪中。几个负责修筑坟冢的匠人,点燃麻绳暖和他,再用热水浸泡,他这才苏醒索还。五十五岁那年去世。死前抱着母亲悲恸大哭,叮嘱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地侍奉祖母。

相传他幼小时,在为父亲服丧期间,在苫块中睡觉,哀哭了三年。每次出门,邻人指点着他议论说:小孝子,小孝子。大概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孝心)啊。乾隆三十年,大吏向朝庭禀告了他的孝行,在曲江里建了牌坊,在牌坊旁立了礼堂。

评论:《孝经》这本书,圣人用来教化孩子的内容已经达到了极致了。不过,世人正用读书来求得孝心,但李家的孩子独因孝心而废弃了读书,这是为什么呢?《中庸》里说:“遵循自然本性叫做道,学习遵循自然本性叫做教。”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否则,慈鸟反哺母鸟,羔羊跪着吃奶,他们读了什么书呢?

3. 陈升之 字晹叔 的文言文及答案

宋史陈升之传原文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

举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为监察御史、右司谏,改起居舍人、知谏院。时俗好藏去交亲尺牍,有讼,则转相告言,有司据以推诘。

升之谓:“此告讦之习也,请禁止之。”又言:“三馆为搢绅华途,近者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阶,请严其选。”

诏自今臣僚乞子孙恩者,毋得除馆阁。 著作佐郎王瓘遇殿帅郭承祐于道,诃怒不下马,执送府。

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张尧佐缘后宫亲,为三司使,寻为宣徽使;内侍王守忠领两镇留后,求升正班;御史张昪补郡,久不召;彭思永论事,令穷问所从来;唐介击宰相,斥岭南:升之皆极谏。

迁侍御史知杂事。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谏院。上言:“天下州县治否,朝廷不能周知,悉付之转运使。

今选用不精,又无考课,非暗滞罢懦,则凌肆刻薄,所以疾苦愁叹,雍圩上闻。必欲垂意元元,宜从此始。”

乃诏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升之同领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功务。 升之初为谏官时,尝请抑绝内降,诏许有司执奏勿下。

至是,申言之。诏委三省劾正其罪,仍揭于朝堂。

文彦博乞罢相,升之虑枢密使贾昌朝复用,疏论其邪,昌朝卒罢去。迁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

岁余,拜枢密副使。于是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交章论升之阴结宦者,故得大用。

仁宗以示升之,升之丐去。帝谓辅臣曰:“朕选用执政,岂容内臣预议邪。”

乃两罢之。以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徙太原府。

治平二年,复拜枢密副使。神宗立,以母老请郡,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

熙宁元年,徙许,中道改大名府,过阙,留知枢密院。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

时文彦博、吕公著既为使,帝以升之三辅政,欲稍异其礼,故特命之。明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事。

数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升之既相,遂请免条例司,其说以为宰相无所不统,所领职事,岂可称司。

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之执政,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名一职,何害于理?”升之曰:“若制置百司条例则可,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则不可。”由是忤安石,称疾归卧逾十旬,帝数敦谕,乃出。

会母丧,去位;终制,召为枢密使。足疾不能立朝,七年,冬祀,又不能相礼。

拜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秀国公。卒,年六十九。

赠太保、中书令,谥曰成肃。 升之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

王安石用事,患正论盈庭,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为之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为相。

甫得志,即求解条例司,又时为小异,阳若不与之同者。世以是讥之,谓之“筌相”。

升之初名旭,避神宗嫌名,改焉。译文陈升之字旸叔,是建州建阳县人。

考中进士,历任封州、汉阳军,进入京城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主管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官府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

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

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瓘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祐相遇,郭承祐苛责怒骂王瓘(见到他)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

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祐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

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昪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

总***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做瀛州知州、真定府知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主管谏院。

仁宗说:“天下州县是否得到了治理,朝廷不能完全清楚,将这些全部交给转运使管理。如今选用的人才不精干,又没有考核督查,不是愚昧无能懦弱,就是任意欺凌刻薄之徒,因此疾苦忧愁叹息,都被阻塞,皇帝不能听到。

一定要向全国民众显示朝廷的主张,应该从这里开始。”于是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陈升之同时主管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事务。

陈升之初任谏官时,曾经请求抑制断绝由宫内降旨,诏令允许有司执掌上奏不下达。到这时,进一步申明论说。

诏令委托三省揭发纠正其罪行,仍然在朝堂揭露。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

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

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

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

以陈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调往太原府。 治平二。

4. 清朝魏禧的《许秀才传》全文翻译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年少好学,用高尚的名誉节操来自我勉励。甲申年发生了国难,许王家听到这个消息,悲痛地号哭绝食了很久,后来为了奉养父母,带着全家在澄河东面的姚澄隐居。乙酉年清兵南下,八月下达了剃发令,许王家愤怒地说:“父母自我行冠礼时,向天祷告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头发怎么可以再损伤呢?”有人劝许王家说:“你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得到朝廷的律禄,为什么就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殉国呢?”许王家说:“我的名字已经列于学宫的学生名单上,也算是朝延的大臣了!”于是把父母托付给妻子顾氏:“你好好地侍奉两位老人,我不能做孝子供养他们终老了!”许王家的父母向来知道儿子的为人,也含泪对儿子说:“你就实现你的志愿去吧,不要挂念我们两老。许王家于是整理衣冠跳河而死,终年三十九。他的妻子顾氏也带着两个女儿跳河,因为河水太浅,被人救起来没有死。亲友于是围着顾氏一起对她说:“丈夫为了大义而死,做妻子的应该活下来养育他的遗孤。况且你丈夫把父母托付给你,你现在死了就是违背了他的遗言,让你的丈夫背上不孝之名,即使你死了,你的丈夫仍然恨你。”亲友们将许王家的尸体入殓。看到许王家尸体如同活着一样,衣冠端正没有凌乱,百多个围观者都惊叹不已。

魏禧说:“王会,是一歌忠厚老实的君子,和我关系很好,常向我说起许秀才的故事。甲申年发生国难,苏州的许玉重在学宫里绝食饿死。这两位许姓的义士不知道是不是同宗族。许氏家族的奇男子多么多呀!魏禧我也曾经是生员,如今在当世苟且偷生、辗转沉浮,与两位许姓义士相比难道不要羞愧万分吗!”有些人把读书人为国家变故而死和为了保住头发而失去头颅这些事作为过分的事,魏禧我却认为:“不能用这种观点来要求和期望普天下这样做的义士。如果他们是出于激愤而做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圣人也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过分的。崇祯皇帝殉国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磕头下跪,生怕延误时间。等到清朝定国,要变更华夏正统之时,昔日的明朝官员们又全都愤怒万分,争先恐后地效仿崇祯皇帝殉国,惟恐自己担上一丁点大逆不道的罪名。在这个时候,有许多贫穷低贱的义士,没有接受过明朝廷任何的俸禄和官爵,却毅然地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在很小的地方争取美名与大义,使天地震撼,使鬼神哭泣,即使是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又凭什么超过他们呢?只可惜在乡下地方,为大义而牺牲的平民百姓有很多,而我魏禧要么没听说他们的事迹,要么听说了又没有详细了解,以致于不能为他们作传。”

5. 文言文翻译:买酒者转

卖酒者传} 魏禧冰叔魏叔子文集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乙得金欣然,以为甲终不负己也。四年,甲乃仅偿卖酒者四百金。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噉。”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立决人死,疏先后宜死者六人矣。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损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第八人以下各如期死,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卖酒者姓郭名节,他善事颇众。予闻之欧阳介庵云。 [张山来曰:自古异人,多隐于屠沽中。卖酒者时值太平,故以长者名耳。叔子谓“匪唯长者,抑亦智士”,诚具眼也!]

记得采纳啊

6. 沈焕 字叔晦文言文阅读答案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适私试发策,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7. 游师雄字景叔文言文翻译

"游师雄,字景叔"这句话不需要翻译,游师雄是北宋名臣,将领、诗人、书法家, 京兆府 武功(今 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这句话白话文也就是:游师雄,字是景叔。

游师雄人物简介:

游师雄(1037—1097),字景叔,北宋名臣,将领、诗人、书法家, 京兆府 武功(今 陕西武功县武功镇)人。游师雄墓志铭载:“公讳师雄,字景叔,姓游氏,世居京兆之武功,曾祖永渍、祖裕,皆潜德不仕,考光济始为大理寺丞,赠朝请郎,………妣张恭人,生子五,长靖、次竤、三义、四守、五踈,皆登科甲”( 三义、四守 左边都带立字旁)。 都昌、进贤等地谱载师雄公:师雄公字范世,曾祖恭,祖简言、考从善………娶蔡氏恭人,生子二,醇、酢。

人物生平:

宋 治平元年(1064)中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说是治平二年中进士),授仪州司户参军。

熙宁四年(1071)改任 德顺军判官,与诸将计议边事,多所建树,使边境赖以无患。元佑初,朝廷议弃边地四寨,师雄极力主张坚守,但意见未被采纳。以致西夏得寸进尺,边境无宁日。

元祐二年(1087)师雄改任 军器监丞,时夏人谋犯熙河,守将刘舜卿采纳师雄御敌之策,连战大捷,先后杀敌近四千人,俘获敌帅九人。捷报传来,举国欢庆。不日调升陕西转运判官。

元祐五年(1090—1091)又任提点秦风路刑狱。次年,夏人侵泾原、熙河两地,游师雄在 定西至通渭间修筑护耕七寨等战略据点,以加强防卫,使边境安定多年。后转礼部员外郎兼集贤校理,领陕西转运使。

元祐八年(1093)调为朝奉郎加云骑尉。后游师雄以病请求辞职,哲宗接见时,赞扬他的功绩,反提升他为卫尉少卿。

绍圣元年(1094),游师雄又为 哲宗皇帝策划御敌要略六十条(一作十六条),当时谓之《绍圣安边策》。

绍圣二年(1095),再调河中知府,不日又晋升为直龙图阁兼秦州知府,领 秦凤路马步军都总管加 飞骑尉等职。

绍圣四年(1097)秋,调为陕州知府,是年七月六日病故,终年60岁,归葬武功,墓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