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袁枚的经典诗词《独秀峰》赏析

袁枚的经典诗词《独秀峰》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独秀峰》诗的前六句描摹独秀峰的孤立状态,平淡无奇,突然笔锋一转由山峰说到做人:为人正直有时可能会被孤立,这也同独秀峰一样,有独秀之美,不必为此烦恼。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独秀峰》

 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赏析

 这首诗题名为“独秀峰”,所写是桂林山水,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时的作品。

 桂林山水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桂林山与水相辅相成,山奇形怪状,主要的山景有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九马画山等;水清澈透明,主要水景有漓江、两江四湖等。诗人在这首诗里所写的为桂林之山——独秀峰。对于独秀峰的描写,诗人并未平铺直叙,而是下笔突兀,首联横空劈来,语言夸张,表现了桂林山的雄奇与不凡。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之美,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颔联直抒胸臆,表达对独秀峰的赞美。颈联写作者俯视天下,见一城烟水浩渺无边,并由此壮观之景而生出豪迈荡漾之情。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便水到渠成。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两句,是作者由独秀峰而发出的对人生的感慨。独秀峰高峻笔直,像琴弦一样;它突兀参天,又好似一把插入青天的利剑;它凌寒而立,不与世间俗物同流,表现了一种孤高自守的情操特征。作者不禁被独秀峰的高岸峭拔所折服,由山而想到了做人。为人正直有时可能会孤立而无援,独行而无友,可是,恰恰是因为这样,他才也就拥有了一枝独秀之美,清高耿正之气。这就如同独秀峰一样,虽然孤立,却伟岸而不朽,这是作者一生之中所不懈追求的,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将独秀峰直冲云天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扩展阅读:袁枚的人物生平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图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扩展阅读:袁枚的主要作品

 文集:《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

 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

 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

 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

 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