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建国以后堪称“高产”的诗歌是他热烈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各条战线”上的建设成就、阶级斗争和各种“运动”,以及他对国际事务观察的即时产物。从50年代的保卫世界和平运动、朝鲜战争、“三反”“五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长江大桥的通车、十三陵水库的建成、“双百方针”的提出,以及“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到扫盲运动、防治棉蚜虫、除“四害”等等,都被他摄入笔端成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1958年为宣传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方针,郭沫若用了10天时间,选择100种花作为题目,写了***101首诗,结集为《百花齐放》,由《人民日报》以差不多每天一首的速度用了将近3个月时间刊登完毕。这组诗是诗人煞费苦心、并在最初三首小诗发表时写的“小引”中征求读者“把各地的奇花异卉的详细情况开出些给我”的苦心孤诣下才得到的。《百花齐放》的诗“在结构上表现为‘形象描述一政治概念’的公式,即从花的形态、肌理上某一特征的描述上升为对政治命题的说明。由水仙花的‘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而联系到当时提出的‘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口号,说这是‘活得省,活得快,活得好,活得多’的‘促进派’。……《百花齐放》可以说是开了从‘大跃进’民歌到六七十年代时兴一时的简单比附的咏物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