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闹洞房散文

闹洞房散文

闹洞房,这一风俗在我老家由来已久,我从记事起就了解,那时大人们闹洞房,我就跟着要喜糖。年前年后,农村里结婚的多,自然闹洞房的就多,便勾起了我对闹洞房的回忆。

一听说村子里谁家的儿子娶媳妇了,天刚擦黑,青年男女就三三两两地赶往喜主家,这家的男女主人都是满脸堆笑,忙不迭地迎接着前来闹房的人,有些平时还不太熟悉,也要笑容可掬把他们迎进屋,忙送上喜糖,递上喜烟,添上茶水,有些人抹不下面子,伸手便接过喜主递过来的烟、糖;有些人故意逗趣不接,“要吃新娘亲自给的喜糖,要抽新娘亲手点的烟,那才有喜气,那才有味道哦!”说着就往洞房里钻。

那时候的人思想比较保守,没有过分的行为。也就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要要喜糖。去闹洞房的人倒是不少,一拨一拨的,大都是闹着玩要喜糖的,有时一间洞房里挤挤挨挨的,都齐声对新娘叫喊着:“拿糖!拿糖!”新娘见人多了应接不暇,不知分糖给谁才好,嘴里喊着“吃喜糖喽!”就抓起一把喜糖抛到人群中,这时人群中就轰的一声乱了,一齐弯腰低头抢拾喜糖,人挤的时候连腰也弯不下去,有人就抢不到喜糖,连声吆喝着:“再拿糖!再拿糖!”新娘或伴娘只好再抓起一把把糖抛到人群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抢喜糖的高潮,“拿糖!拿糖!”的叫喊声,“吃喜糖喽”的吆喝声,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我经常跟着大人们或者大孩子们去要喜糖,掀开大红门帘的一角,挤到大人们腿里空叫喊着:“婶婶,给我块喜糖!”新娘听到叫喊声,从人空里看到我的时候,就会递过几块喜糖,这时候,大人们都会闪开一道缝,都不会去抢接孩子们喜糖的。我要着了喜糖就会一蹦三个高地往家跑,祖母、母亲见了会问我:“要着喜糖了吗?”我高兴地回答:“要着了啊!”“要了几块?”我就会一块块数着回答要了几块。感觉自己亲自要来的喜糖吃起来就是不一样,分外的甜。

及至少年的时候,听着村子里风言风语地传着各种闹洞房闹过了头的故事。有的.说,村子里有两个老光棍,听说谁家娶媳妇,闹洞房的时候必去无疑。走进了洞房就凑上前去挨着新娘坐到了炕上,要新郎、新娘表演过分的节目,满足不了要求就拧新娘的大腿,对新娘做些过分的动作,新郎过来制止不了,大喜的日子又不好恼怒,有人看不过眼去了,就叫来了新娘的公婆打圆场:“闹房,闹闹就行了。”这才制止住了。

在很多年前,还听堂叔说过一段闹洞房的故事。他和堂婶结婚的那天,村子里还有三对结婚的,村子大了,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后面发生的事。为了凑热闹,他们互相闹完了洞房,几个新娘都休息了,这时,不知哪个新郎官出了个馊主意:“咱几个打个赌,现在保证有谁的新媳妇已经脱了睡觉,不信,咱就一块到一家家去掀被窝看看,如果没有脱了睡觉的,算我输了,如果有,你仨就输了。”小伙子们齐声说:“好!”青年人都很刚气,也都寻思自己还没回家,媳妇肯定不会脱了睡觉的。结果,他们就绕着村子到新结婚的家庭里去给新娘掀被窝,接连到了三家,有的新娘还没睡觉,有的睡觉了,掀开被窝一看,还没脱衣服。这时候,提出打赌的人就有些担心了,其余三个人就感到胜券在握了。可不管怎样,也要到最后一家看看,到了这家,见新娘睡了,还不知怎么回事就被人掀开了被窝,这家的新郎傻眼了,其余三人惊呆了,新娘惊叫了起来,闹了个大红脸,因她上下无根丝,几个人都尴尬地跑回了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那时在部队当兵,同乡战友的新婚妻子来队,邀请我去赴宴,一如参加喜宴一样,几个同乡战友间推杯换盏,喝得正酣。酒过三巡,借着酒劲,有个战友便乘兴提出补上“闹洞房”,大家都嘻哈着一齐响应,酒也不喝了,把新娘子推搡着坐到刚刚组合起来的混床上,战友迅速搂起新娘子,让我和其他几个战友抓住新娘子手,按着新娘子脚,让新娘子不得动弹。我可从未参与这样的闹洞房,加之在部队几年受正统军事教育的影响,还没等新娘子脸红自己就脸红了,倒是那个提议闹洞房的战友脸不红心不跳,我看着真有点出格了。

现如今的闹洞房更盛行了,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出现了“疯闹”的现象,有的侮辱了新娘的人格,甚而侮辱了伴娘的人格,有的伤害了当事人的身体,甚至生命,各大媒体常常报道因“闹洞房”而丢了性命的,这都是万万不应该的。

“闹洞房”,是历史传承的婚庆热闹形式,“闹洞房”既应热闹有趣,不失大体,适可而止。那种过了头的“闹洞房”现象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