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与《陶罐和铁罐》一样题材的寓言故事。
铅笔和钢笔
Ⅱ 陶罐和铁罐和伊索寓言的哪个故事的寓意一模一样
《鹿角和鹿腿》
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的寓意和伊索寓言的里面《鹿角和鹿腿》故事的寓意一模一样
Ⅲ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什么
读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神奇的雕像的故事。
Ⅳ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懂得了( )
不能瞧不起他人,他也有它的优点
Ⅳ 陶罐和铁罐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呢
寓言。因为它的道理是: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Ⅵ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什么故事,有什么启示
是一则寓言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釉黑锃亮。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便氧化了。人们只发现几块锈蚀不堪的铁片,而且不能断定那是否是铁罐的残余。
道理:用自己的强点去比人家的弱点是不应该的,人家也会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的作者是黄瑞云,1933 年生于湖南。是湖北师范学院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人民教师奖章”。现在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寓言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协理事、湖北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作协名誉主席。
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余进行文艺创作,其中《黄瑞言寓言》曾获中国寓言“金骆驼”奖一等奖、湖北省文艺创作“屈原奖”一等奖。
(6)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读后感扩展阅读:
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
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如果一个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读成历史,也不能读成寓言,它就是无意义的、微不足道的、怪异的、误入歧途和颠覆性的。这就是许多小说叙事的命运,因为它们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码中得到理解。这样,我们触及了“幻想”这一问题,它意味着对文本和阅读过程的一种不确定态度。
寓言大抵是讽刺的,但也是歌颂的。寓言讽刺黑暗,就是歌颂光明;讽刺邪恶,就是歌颂善良;讽刺虚伪,就是歌颂真诚。所以,寓言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作者应该大胆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创造出崭新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寓言。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Ⅶ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另一个故事什么两个故事中的什么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另一个故事《黄鼬和剌猬》,两个故事中的铁罐和刺猬都很自大,看不起别人。从它们身上我懂得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事。
两则故事的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7)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读后感扩展阅读:
《黄鼬和剌猬》的寓言故事介绍:
母黄鼬带着小黄鼬到户外活动,碰到一只刺猬迎面走来。“站住,别过来,不然我可不客气了!”刺猬一见黄鼬,立刻摆出一副进攻的姿势发出警告。
小黄鼬被唬住了,它停止脚步望着母黄鼬不知所措。母黄鼬却若无其事地继续朝刺猬走去。刺猬见这一招未能奏效,逃跑又来不及,连忙缩头缩脚,将整个身躯向腹面卷起形成小剌球。小黄鼬以为刺猬屈服了,冲上前去张口就咬,不料被刺得满口是血。
“这下尝到苦头了吧?”刺猬得意洋洋地说:“连猫、狗一类的大动物都奈何我不得,你们算哪路神仙,敢来惹我!”母黄鼬制止住小黄鼬,对它说:“孩子,你太缺少经验了,好好看我是怎样对付这类小刺头的。”
只见母黄鼬走上前围绕着刺猬前后端祥观察了一会,找到了刺猬卷曲着的一点缝隙,然后将尾部靠近缝隙处喷出一股臭液。不长时间,刺猬即被臭液所麻醉而重新伸展躯体。母黄鼬立刻上前将刺猬咬死,和小黄鼬饱餐了一顿刺猬肉。
这时,母黄鼬语重心长地教导小黄鼬:“孩子,记住教训,以后办事不可鲁莽,要学会审时度势,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致敌与死地,懂了吗?”
Ⅷ 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有那些
比如:有一天,我观察了硬币和纸币,人们带纸币很方便,而硬币呢?还要一个一个的拿,很麻烦。但是,硬币怎么弄,也弄不坏。而纸币有时一个不小心,一扯,就被撕坏了。所以,做人不能骄傲自大,要谦虚,友善才可以哦!Ⅸ 学习《.陶罐和铁罐》我明白了什么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告诉读者的道理是,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
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故事中的铁罐盛气凌人,骄傲自大,不断嘲讽陶罐,随着时间的变化,最后铁罐消失得无隐无踪,而陶罐被人发现当作古董,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事。
不应该用自己的强项去攻击别人,虽然别人有弱点,但他们也总会有强的地方。
在学习上或者其他方面,如果小朋友有比小伙伴厉害的地方,不能向他们显耀自己,因为这样不仅会让自己变得骄傲自大,还容易伤害到小伙伴的自尊心。
(9)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读后感扩展阅读
《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为精读课文,录音由晓澄朗读。而各教师对它进行了创作课件。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019年,本文入选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改版后为第6课的课文,并改由梓君、卫东、张蕾、陈亮参与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