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散文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时空与人的艺术抽象。他笔下所描写的城市景观绝大部分都带有一种艺术抽象的意味。比如,在许多文本中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姓名,而是以“他们”、“男的”、“女的”、“老头”、“小伙”、“孩子”、“机关于部”、“知识分子”、“河南人”等称呼出之。其中所写的人物的动作、谈天说地、悲欢离合等,都是概括性的,既不特指哪一次具体的言行,亦不能指认出具体的场景、情境。此外,在这些文本中所出现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表面上看似乎也有春、夏、秋、冬或早、中、晚等时序上的推移,实际上细细品味,则会发现,这里的时间概念同样不能明确具体的年、月、日、时等等。如此描写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就是:一方面,他将读者从那种日常的时空意识中拖出,引入到一个带有永恒意味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他描写的虽然都是庞大的都市世界中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角落,或只是整个都市万象中一个极其次要、微小的侧面,然而我们读罢全篇却感到它的概括极广大,它使我们想起了当今许多都市里依然存在的那些“亚文化圈”里的人们全部的生活方式。
从体裁上看,贾平凹在复杂处世阶段所写的散文绝大多数都属于“游记”。但是游览过程仅仅是文本的一个主导线索或框架,而以往游记中常见的浮光掠影的见闻则为切切实实的人物刻画与事件追踪所替代。因此,他的这组文本,特别是以系列形式出现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拆开来看,每一篇都是独立成章的记人、记事散文,而合起来则又构成了一篇长篇游记。这种写法,无疑是贾平凹对传统的游记散文艺术的一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