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拂尘的《逃学记》,我很是惊叹,为作者突出的文学才情、洞穿生活的感悟力以及语言的细腻成熟。
自由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作家在笔下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拂尘的这篇《逃学记》无疑也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却是十分优美和独特的一朵。我头脑中蹦出了几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作品名:绿野仙踪、我不想上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仿佛看到了庄子、屈原、鲁迅、沈从文、三毛等人的影子。
也许爱好文学的心灵多少是有些相似的吧,拂尘所写的逃学事,能引起我强烈的***鸣。我虽然没有像拂尘那样逃过学,但对上学这件事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六岁上小学一年级,我哭了整整一个学期,不合群,不能融入集体生活,用一双和年龄极不相称的冷眼观察着老师和同学们的一切言行。每到星期五下午开始放周末假,如释重负,每到星期一早上,整个人都不好了。成绩也不好,小升初只是按片区上了一所普通中学的平行班。但永远感谢初中有过的一段自由快乐的阅读时光,几乎每天中午我都要骑自行车去小城电影院旁边的租书摊上租书看,看完了金庸、琼瑶的所有小说。虽然武侠和言情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但我从中而窥见了一个与现实不一样的桃花源,进而喜欢一切的文学书籍。岳麓书社版的《史记》、《十八家诗抄》、《宋十家词》、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以及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简爱》、《红与黑》、《漂亮朋友》、《嘉莉妹妹》等等,成了延续整个中学时代的最爱,是枯燥乏味的求学生涯中漏下来的唯一阳光。初中学业荒废了,除了语文,其他科目均一塌糊涂,终于连普通高中也没有考上,是父亲给我交了不菲的赞助费才去读的。高中有继续蹉跎之势,但高二选读文科之后,我的成绩有了起色,也知道要为考大学发奋了。本来数学和英语都是极差的,但英语自学一段时间后,就跃居和保持在班级前三名了,数学却真无计可施。第一年高考考上一个三类专科,没去读,复读一年,其他科目基本持平,数学增了30分,考上了一类重本,是我喜欢的中文专业。本以为我的上学经历已是有些传奇性的,但比起拂尘逃学后在桥洞里、树林中的那一番凌虚高蹈、自在无心,自觉弗如远矣。虽然我是70尾,拂尘是90后,但总的来说,我们都是深受应试教育体制毒害的一代人。和前辈相比,我们的经历过于简单,被认为是没有吃过苦经过风浪的,但平地起风雷,杯水中有风波,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否定了自己走过的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来都是残酷的,"上学"正是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完成了对我们的驯化,从而掩盖了血泪和流的本质。因此,直面生活真实,用文学书写我们这代人的心灵史,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拂尘的《逃学记》直让我觉得后生可畏,70后80后还没有写出属于自己的有份量的东西,90后却已登上历史舞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大有越过之势!
这篇散文娓娓道来,有条不紊,叙述详略得当,描写细致,语言简洁流畅,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开头较拖沓,结尾有点言不及义的感觉。
拂尘很有才情,也很有悟性,善于学习经典,博采众长。我个人觉得她较多借鉴了中国现代作家,当代作家的影响较少,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不明显。并不是说一篇作品要有什么古今中外的容纳,而是写作者视野的开阔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所能达到的高度。
拂尘二十出头就有相当扎实的文学写作基础,这是很难得的,虽然现在看来,写法上比较常规,个人风格也还没有建立和凸显出来。文学创作是一条漫漫长路,有志于纯文学创作的拂尘已经很勤奋了,也以作品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但最终能否横空出世,除了生活道路的选择、机缘际遇等因素外,人力所能控制的也还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思考、练笔和磨砺。但愿拂尘能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