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乡工作,偶然经过一方碧水粼粼的池塘。忽然,竟然有声声蛙鼓突兀地闯入耳际。心中,蓦然涌出一丝感动和惊喜。这久违了的蛙鼓声声呦,曾经几回回在梦中萦回。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到初春时节,一只只青蛙便从沉寂的冬眠中醒来。但这时的青蛙是很少鼓噪的,只有到了入夏时节,随着连绵不断的雨水,声声蛙鼓才会宣泄充斥整个燥热的夏季。
那时家乡多水,水也清澈,绝不像现今这般少且污浊。那瓦蓝瓦蓝的弯弯碧水,于乡村孩子来说,就犹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诱人。当太阳粗暴肆虐的时候,一个个精赤的身躯便个个成了“浪里白条”。此时,声声蛙鼓也充盈了整个水面,伴着孩童的欢声笑语在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曾经,很喜欢在细雨霏霏的时候流连在水塘边。看水泛微澜,嗅青萍飘香,听蛙鼓声声。心,便也变得纯净如白云映衬的蓝天。曾经,也喜欢在乡村的夏夜一边数着繁星点点,一边倾听蛙鼓声声来想着少年的心事。有了蛙鼓的点缀,乡村的夏夜便也显得格外静谧酣美。
后来,读到了辛稼轩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于是心中就一直为这优美的意境而痴迷。家乡虽然并不生产水稻,但塘边渠畔也是不稀缺青蛙那娇小的身影,以及那仿似永不倦怠的蛙鼓声声。这些小小的生灵跳跃着,鼓噪着,日夜忙着捕捉蝗虫、蚊蚋等讨厌的小东西来努力填满自己的肠胃,也无意中帮助着农人除害。于是,农人们便把它们划归到“益虫”的行列之中。
益虫是益虫,但似乎也只是说说而已。很多人一边念叨着青蛙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一边却又对香喷喷的红烧蛙腿垂涎三尺。我无法考证出人类食用青蛙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但却十分明了那溢香的诱惑是怎样的无法抗拒。
早些年,家乡的农人也会偶尔去塘边渠畔捕捉上几只青蛙来打打牙祭。但也仅仅是打打牙祭而已。那时的乡村人还是忒纯朴的,虽然肠胃里面连淡菜粗粮都塞不满,但也不愿意肆意去捕杀青蛙这种小生灵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因为他们知道,青蛙这种小生灵可以说是人类,尤其是农人的朋友。
后来,当钱这玩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越来越居于主要位置时,捕蛙卖钱的行当便充满了别样的诱惑。当时,甚至出现过专门从事收购贩卖青蛙的“蛙贩子”。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乡人加入到了捕蛙的行列。据说,曾经有人一夜间捕捉到的青蛙卖了二百多元。面对金钱的诱惑,所谓的良心、良知等等都似乎显得无所谓了。何况,在很多乡人的心目中,青蛙也仅仅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生灵而已。
再后来,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水资源的被污染,青蛙那柔弱的身影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声声蛙鼓,也似乎如天籁之音般难得一闻了。
如今,突兀地闻听到这声声蛙鼓,不由便为这些坚韧的小生灵而感动。就仿佛见到经了冰雪而傲然怒放的梅的红颜般心境空灵。蛙鼓声声,似在倾诉,也似声声如锤,重重的扣问着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