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可以分成4个部分。
《表里的生物》是冯至先生回忆儿时趣事的一篇散文。课文***21自然段,语言质朴,充满童趣。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以“我”对表里的生物的探索为脉络,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善于观察、热爱思考、十分执着的孩童形象。
置于以“科学的发现,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为主题的单元中,对照“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阅读要素,我以为,本课的教学,在人文主题上,要突出“我”对表里生物的好奇、爱思考。
在语文要素上,既要体会作者如何借助文中对表里生物的反复探索,写出“我”这个充满好奇心与爱思考的孩童形象,又要引导学生发现,在课文中。
“我”对于表里生物的“观点变化”,并非空穴来风、凭空幻想,而是“有根有据”、逐步推进的。
开课伊始,我直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冯至,让学生知道他既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著有著名的《十四行集》,又是著名的德语文学研究专家,翻译过海涅的诗集,还以诗人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写过《杜甫传》。
如此,以对作者自身光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期待。接着,我让学生齐读课前板书在黑板上的词语“清脆、拦住、玻璃、丑恶、恐怖”。
读词结束,随机指名轮流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与“我”和“表里的生物”有关的话,以此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
最后,让学生联系冯至长大后的身份——诗人、学者——说说课文中童年时代的“我”身上有哪些特质可与他日后的成就相呼应。
学生很聪明,从“我”的爱想象、会观察、乐思考、执着、爱提问等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进而形成了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初步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