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谁有朱自清《 绿》公开课 评议稿?最好是语言赏析为重点的。

谁有朱自清《 绿》公开课 评议稿?最好是语言赏析为重点的。

其实,文段语言与文章语言是一致的,上述那些遣词造句,构成段落的语言新美,它的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大凡是清新精美的,只不过限于篇幅,我不便全部援引罢了。这里我想举一篇朱自清的散文《绿》为例,看看它的语言特色。

这篇言仅千余字的短文,没有过分的铺排和华丽的词藻,却“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引自朱德熙《谈朱自清的散文》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第2 0页,1 9 8 7年版)本来绿这种颜色,尤其是水的颜色,应该说,是不易容描写的,怎样才能抓住它的特点,具体而准确的再现它的特质,使读者不仅可以凭视觉看到它,还能用手触摸它,甚至以心灵感受它的风采呢?朱自清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1)立体描绘,景物全方位再现。一开头,作者就以“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吸引我们,收到“未见其物,先闻其声”艺术效果。接着写梅雨亭的形态是“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一个“踞,)字既点明了亭子处于半山悬空的形势,又将其静物动化了。紧接着运用一一个精獭的比输“仿佛一一尺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一般,),再现了梅雨亭凌空欲飞的气势。至于色彩,除了直接写了“黑边儿”、“白而发亮的,7外,写草,一般的多用“绿油油的”来描绘,朱自清却用“油油的绿意,)来刻画湿润的岩面和草丛。我们体味到岩面覆盖的一层绿色苔藓,以及周围绿草的鲜活生机,感到作者遣词的创造性。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那“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修,我曾问学生,若你们来写云,会用什么动词?学生说用!“飘舫,有的说用“浮”……我弘导他们进行比较,看哪个动词贴切、生动。学生最后明白了:尽管云是微微的,但前边已交代“这是一个秋季薄阴的天气”,加上周围又是瀑布,又是深潭,即使是薄云,也是:饱和着水气,是难以飘浮的;用“流”与周围景物的氛围祀:谐一致。

(2)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贴切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点更加形象生动,但真正?好的比喻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

例如第二段把远眺的瀑布比做“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将近观的瀑布比成“被扯成大小的几绺”,把飞泻的:瀑布溅起的水花,喻为“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飞花碎玉”、 “微雨”、 “杨花”等,是基于对瀑布不同角度多侧:面细致入微的观察: “瀑布从上面冲下……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那么,、飞溅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这时你品评它的上述喻体就会感到是那么.自然而贴切。

(3)丰富神奇的联想,亲昵动人的抒情。精妙的联:想,不仅本身神奇,富有魅力,而且能引发读者的再联想,给你品味的空间,实际上带你进入一种美妙的意境。

作者对梅雨潭的绿,先做整体统观是“汪汪一碧”,“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站在水边,望到那I面,居然觉着有些远”。接着写她的形态是“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施着的裙幅”。写她的质感是“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夕一般抄。写她的纯净是“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接着由梅雨潭的绿而心驰神往,,把思绪驰骋到地北天南,将几处名胜的草木之绿和水波之绿与其比较,结果是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了,跑虎寺的绿壁太浓了,西湖的碧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波又太暗了——只有这梅雨潭的绿色,是那么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佳句。

最后,作者好像不管怎样挥洒他的神笔都不能尽写出这迷人的奇异的绿色, “大约潭是滦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鲜润呀”,这又使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朱自清把这一泓绿水,极尽渲染之工笔,表现出他心旷神怡的陶醉,他简直把她视为爱女“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情不自禁“掬你入口”,饮着这神奇的绿色的潭水,就犹如吻着纯真稚嫩的爱女的脸庞——多么惬意呀,多么亲昵呀!作者以“女儿绿”命名这绿水,抒发了他迷恋于此的犹如亲情般的笃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