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有这样的际遇:一些著名风景区,闻名遐迩,被口口相传得美轮美奂,但真去看了却与期望值相去甚远,久了便淡忘了。而有些景点,虽名不见经传,却景致独特,印象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心里由此还会多出一份牵挂,总想着再回首。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门外的石棚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记得第一次去游石棚山时,很有些心不在焉,那娇小的山体与我踏过的名山大川实在无法相比。但是慢慢深入其中,却不由自主被深深吸引。山上许许多多天然形成的奇岩怪石千姿百态,嶙峋多变,遍布山间。步移景换,目不暇接,令人称奇叫绝。二十分钟即可登临山巅的小山可谓处处珠玑,步步文章,像一座精致的盆景,内涵丰富,秀外慧中。
据专家考证,其实早在宋、明、清朝,石棚山便远近驰名,很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纷纷慕名前来游历。他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赋予许多岩石以鲜活的名字,沿袭至今,生动形象,惟妙惟肖。风雨如晦,时间弄皱了记忆,历史似乎在行走的过程中忽然断了链接,让石棚山在世人追寻的视野中隐身经年。但终究没能掩藏住她独特的丰姿,在默默无闻数载后,石棚山被撩开面纱,再出江湖,声名不径而走。
重游石棚山,是在一个傍晚。天光有些昏暗,通透的山风吹散了暑气,凉爽宜人。山门前宽阔的停车场上寂寥地泊着几辆车。一些上了年纪的山民在山门口闲坐,表情淡然。山脚下的王庄水库,风吹微澜,清流半环,山的倒影在水面荡漾起皱褶。路两边大片的桃林,硕果累累。若是初春时节来,这里的千万株桃花开得层层叠叠,绯红若云霞。漫步其中,你会放佛从久远的盛唐逶迤而来,沉吟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如痴如醉。
山门不宽,山路也很窄,不断有蔓生的荆棘斜伸出来牵扯衣袂。步行不过六、七分钟,仰首,一座峭拔的岩石挡住去路。巨石裂缝纵贯,均匀分成五个部分,状如巨手五指并举,直指苍天,这便是著名的“佛手岩”。它威风凛凛,似乎欲倾力为人世间推开所有的尘埃,很担当。紧邻的一块石碑上赫然刻着“畏岩”二字。恰如其分,这山岩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绕行,继续拾级而上。少顷,我在三块叠压在一起的青石面前驻足。它的形状酷似一只伸出头颅的乌龟,栩栩如生,人称“龟甲岩”。抠着岩缝越过龟石,一块山石突兀横陈,丰肚尖首,昂首向天,恰似一只跃跃欲动的蟾蜍。石上“天蟾独跃”四个擘窠大字苍劲有力。北面,“犀牛斗象”形神兼备。两块石头,一块像水牛,一块似大象,一上一下,两兽拼死抵角,戮力相争,大有激战一触即发之感。回身,左手方,一石拦腰齐刷刷断裂,犹如宝剑劈就。关于这块石头,有一个典故:相传当年刘备与吕布交战,败走广陵(现灌南县),辗转来到石棚山以避兵锋。一日游山时,在天蟾石附近小憩。他心中烦闷,为卜前程,乃拔剑暗告苍天:若能劈开巨石,便可东山再起。只见手起,一道白练电光般闪过,剑落,石头被一劈两半。刘备心中大喜,信心倍增,弃剑回营。从此,石棚山上留下了这块“剑劈石”。
绕过“剑劈石”,沿山径蛇行来到了一处极为幽静的地方。但见一道巨形石壁拔地而起,犹如巨墙,下面有平缓的坡石。这里便是宋代神宗年间因受官场斗争牵连,从京城被贬至海州任通判的石曼卿读书的遗迹---背风向阳,冬暖夏凉,遮风避雨,僻静明亮。坡上可坐、可立、可倚、可躺、可卧。坡前茂林苍松,芳草萋萋,翠屏般的.南山尽揽胸怀。想象当年石翁公余独自骑着毛驴悠哉悠哉来此读书遣怀,真是佩服其慧眼独具。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读书的名人是往往能将一处风景读成名胜的。石棚山就因为石翁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息,就像陶渊明的田园、杜工部的草堂。
据说,石翁当年一边读书,一边吃桃。掷弃的桃核隔年便萌出一棵棵桃树,渐渐连成了现在的桃林。初闻感到石翁的逍遥自得,再回味便品出了橄榄的苦涩。石翁于此,仅仅是读书吗?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敬仰石曼卿的峥嵘傲骨,曾三抵海州,两登石棚山。公元1074年,苏东坡策马而来,在当年石翁读书处操琴,竟发出了冰车铁马之声,并挥毫写下长诗:《石棚山石室》: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核桃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这芙蓉仙人就是石翁了。
东坡先生沧桑的琴弦之音犹然在耳,一处最不可思议的景观呈现眼前:三块巨石,一石壁立,一石相抵,一石呈椭圆形以飞来之势严丝合缝覆盖其上,浑然一体,鬼斧神工,形成一座天然的石棚,堪称奇观。这便是石棚山的精华,石棚山因此而得名。西侧石壁上“高行清风”四字楷书题勒为明代海州刺史王同手迹,结构舒宽,骨秀神清。棚内很宽敞,可同时容纳数十人,成人可舒适站立,石桌、石凳、石床等可供游人休息、野炊、品茶、娱乐。端坐其下,闭目澄心,凝神倾听松涛轰鸣,山风苍劲,胸中因凡尘俗世蓄积的坚硬块垒渐渐融化、坍塌,直至烟消云散,顿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身心风般轻松飞扬。
石棚却无语。但我确定,石棚一定在石头中浓缩了山水自然的钟灵毓秀,在土壤里保守了难言的秘密,更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姿态凝固了千年风雨的记忆。你看它依托的背景:是高天的透彻、山岭的沉稳、流水的灵动、森林的葱茏。在这里,它用它的永恒,展示了岩石演绎的另类历史!
在石棚附近漫游,可见山石上到处镌有明清名人留下的石刻,行、隶、篆各具特色,堪称一座书法宝库。借助茂密的藤蔓近前,想看清题刻的内容,发觉光线暗淡。举头望山顶,大片乌云漂移过来,很快,“滴滴答答”的雨点落下来了。我急忙连蹦带跳往山下跑,汉糜竺墓、明张公去思碑在奔跑中掠过。想想,这些先人真是太爱石棚山了,生前没有看够,死后还要葬在这里继续欣赏,并用他们的魂灵护佑着这座山峦的深邃和宁静。
细雨,“沙沙”追赶着脚步。出了山门,回眼望去,石棚山在风雨中蓊蓊郁郁,烟雾迷蒙,别有玲珑处子的神秘清丽,像一幅随手偶得的山水写意。忽然就后悔自己雨中的慌张,也许,在雨中游历,会另有一番情趣吧!
好在石棚山离我很近,不像桃花,错过了花期就只有等待明年。想她了,我可以不用预约,随时光临。
当然,我也知道,不管我想不想她,她都在那里,以它岩石独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