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美好的一天,送子张仙的来历是什么?

美好的一天,送子张仙的来历是什么?

既然进来了,可不可以看完再走。

宋太祖干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军仅用六十六天便攻入成都,后蜀后主孟昶降服,后蜀灭亡。其爱妃花蕊夫人徐氏在得知这一音息后,赋诗一首: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太祖听闻这首诗,大为兴奋,因为宋军只有区区数万人,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败后蜀的十四万大军,这进一步地说明了他的英明神武和用兵如神。

宋太祖像

后蜀的建立是在五代时期,乘着中原大乱,孟知祥在四川一带建立蜀国,史称后蜀。后来传位给其子孟昶,是为后主。后主喜欢打球、狞猎,到时干德三年(公元965年),孟昶被送往京城开封,七天后就死了。

那位题诗的花蕊夫人徐氏,是孟昶的贵妃。她实在是太美了,用花来比拟她也嫌不足,就像花蕊那样娇嫩轻飘,所以称为「花蕊夫人」。同时,她也是一位才女,传世宫词就达三十多首。孟昶死后,她成了宋太祖的宠妃。

话说花蕊夫人在宋太祖的宫廷中,也照样不忘故主。为了表达对孟昶的思念,曾私下绘了一张孟昶挟弓弹的画像以作纪念,时时拜祀。一次,宋太祖总的来看这些画像,问是什么神,花蕊夫人就说:「这是我们蜀中的张仙,无子之时可向他祈祷,可得子息。」太祖是个实心人,没有追究,而是听信了她的话。从此以后,宫中也就传开了,不少人就奉祀张仙求子。

花蕊夫人像

拜祀张先求子,确有其事。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之父)在《嘉?集》里有《题张仙画像》:「洵尝于天圣戊寅(公元1030年)重九日至玉局观无碍子卦肆中,见一画像,笔路清奇,乃云张仙也,有感必应。因解玉环易之。洵不曾子嗣,每旦,必露香以告。逮数年,既得轼,又得辙,性皆嗜书;乃知真人急于接物,而无碍子之言不妄也。」

苏洵在没有子嗣的场面下求了一幅张仙的画像,时常奉祀,数年之间竟然得了两个儿子,也即是苏轼和苏辙,以后也都成为著名的散文家,父子三人并称「三苏」。有名人现身说法,这个说法就更加不胫而走了。以后,拜张仙求子,在宋元间十分的流行。

《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就提到那个庙祝孙神通假扮二郎神,「正比庙中所塑二郎神模样,不差分毫来去。手执一张弹弓,又像张仙送子一般。」不过那张仙也颇为奇怪,他一无庙宇,二无塑像,只是一张画像而已。直至现在,在民间仍时常可以总的来看送子张仙的画像。

送子张仙像

南宋诗人陆游《山中小雨得宇文使君简,问尝见张仙翁乎?戏作一绝》诗:「张仙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拾得铁丸无用处,为君打散四山云。」自注:「张四郎尝挟弹,视人家有灾疾者,辄以铁丸击散之。」据此,张仙又称张四郎。陆游还有一首题为《登邛州谯门,门三重,其西偏有神仙张四郎画像,张荩隐白鹤山中》的诗。宋元时,张四郎还是八仙之一。元人岳伯川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戏四折就把他排定八仙。据说张仙即五代时在青城山得道的张远霄,得四目老翁传以弓弹,谓能辟疫。往来邛州挟仙楼,常挟弹为人击散灾难,也就是张四郎云。

明代诗人高启的《谢海雪  赠张仙像》诗序:「余未有子,海雪以此像见赠。尽苏老泉祷之,而得二子者,因赋诗以谢云。」诗是这样写的:

念我书无传,书图卷赠成都仙,云昔苏夫子,建之玉局祷其虔,乃生五色两凤?,和鸣上下相联翩。

诗中明言成都仙,又是画像,当即张远霄挟弹图。可能是蜀中闺阁就相沿以之求子。可能因为「弹子」与「诞子」谐音,取其吉利。后来因为花蕊夫人将其携入宫中,又误传为孟昶挟弹图。孟昶也就成了送子张仙了。不过,张仙送子图一直相沿千年,屡有记载,这是颇为不易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孟昶所作的诗,看看他有没有做神仙的气质: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减字木兰花》)

孟昶死后成神,也是人们对其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万分感谢您的观看,希望您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