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最自由、最宽泛、也最难把握的一种文体。现代散文文体自身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为散文的文体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新的思想文化语境又为散文的求新求变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基础。散文中表现的生命个体,为文学、人学补充新鲜的血液。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解读新时期散文中的个体,了解个体的生命意识,是研究新时期散文探索的一个切入点。
散文的抒情首先不能架空,经有所附依,附依的根本便是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散文的天空是十分辽阔的,大,可以写,小也可以写,好可以写,坏也可以写,不受其它体裁诸多因素的限制,这是散文的优势。能写文章的人差不多都能写散文,其实散文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学样式,要写好散文却不那么容易。散文的“聚”更多的是指散文的思想感情,好的散文以真情动人;一个没有真实情感的人,即使文字如何美丽,也决难写出一篇动人的散文。因此以真情、真性、真知、真境,真得动人,真得感人,真得服人。好的散文以淡,即要平淡、清淡、恬淡、散淡,淡得有味,淡得有韵,淡得有致。好的散文应当自然,不矫饰,不雕琢,洋洋洒洒,无拘无束,自然心智。
散文风格各异,由于学识、经历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切入生活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但都能把自己对生活、社会的深刻理解,提炼和凝聚成闪耀着思想火花的哲理,写出了许多情理并茂、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散文立意更加巩固和加深了它的统领意味。它不仅担负着散文生成的使命,成为不可替代的表现核心,还决定着散文的文本价值和艺术走向。散文的题材至为广博,人情、世态、山川、地舆、风俗、史迹、书卷等都在命意之列。
散文的特点在于“散”,“形散而神不散”这些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散文的“散”,笔者认为有四层意思;一是指语言的自由,它不受音韵、格律、句行、字数的限制;二指取材广泛,没有限制和禁区;三是指表达方式的多样,描写、叙述、抒情;四是指结构的灵活。包括跨文体写作方式、虚构和想象性品格融入、体制的超越、叙事的调整、个体性话语的创新等等。
笔者认为散文文体探索的层面包括如下下几方面切入;
1;跨文体写作方式,散文写作兼容了小说、诗歌的质素,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
2;散文在体制上的突破,众多长篇散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散文“短、小、轻”的弱小格局,扩大了散文的气象和境界。
3;消解传统散文的真实观,融入想象与虚构的品格,使散文的表现力有进一步的拓展,文本内部的张力也得到扩大。
4;对散文抒情的纠偏,调整了散文的描述方式,把叙述推到散文描写的前台,在叙述的推进上,新散文作家普遍采取了底层叙事的视角,让写作回到大地之上,用生活或历史本身的复杂逻辑去构筑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散文的审美个性。
5;散文采取了物象并置的结构方式,新散文文本在结构上的充分敞开,人们已很难用主题学的研究来探察文本,在并置式的营构使散文在各个角度上向世界敞开,这无疑增加了散文在结构上的自由性和包容性。
6;个人性话语秩序的建立,突出了散文文体对个体性的倚重,让语言回到事物本身,致力于恢复散文话语的活力,冲破既有的散文语言的编码秩序,借助隐喻手法充分发挥词语的能指功能。并充分调动散文话语的内在感觉化,发掘语言的质感,追求语言的新鲜化功能。
笔者认为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体现为生命的本体发现、文化建构和审美抒写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彼此融合切入,使日常存在的生命有了意义,使生物个体成为文化主体与审美主体,并走向自由的精神境界。散文也由此成为个体生命为自己拓展的.诗意居所,首先是生命的本体发现。对自然社会中的生物的关爱与体悟细致入微,展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其次是生命的文化建构。
散文在寻找自己,既是散文家的自己,又是散文的自己。生命意识是个体生命对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体认和感悟,在新时期散文中它表现为个体生命摆脱对政治的依附,以文化和审美的方式建构和展示个体生命的独立和尊严。它具体表现为对个体生命情感世界的重新体认,个体与故乡及自然的休戚与***,以及对个体生命人生旅程的感悟、生存痛苦与焦虑的宣泄及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另外,散文没有自己的文类规范,这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使创作者享受到恣意创作的欢欣;使文人的雅趣、诗画的情调、章法的严整、文笔的清丽,构成了散文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