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速成散文

速成散文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中唐时期的诗文大家。他崇儒学,辟佛老,反骈赋,提倡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悠长,以古文闻名一世。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立意新颖,观点鲜明。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称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后人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它是一种儒学复兴运动。他强调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在另一方面,古文运动也是一场文体改革运动。骈文是一种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所以,以更自由灵活、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的主导地位。

韩愈的《答李翊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篇倡导其古文理论的文论作品。书中,韩愈对李翊所问的“立言”之事进行了回复。李翊以立言问于韩昌黎,不过是想要知道如何写作古文,韩愈却借此之问,演绎了一篇及其精彩的文字。

《答李翊书》一文是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展开的,韩愈认为写文的过程中要做到“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就是说如果希望达到古代的著书立说者的境界,那么就不要希望自己很快成功,不要被权势和名利所诱惑。韩愈认为学习古文需深造自得,长期磨练。

只有具有仁义道德思想的人,他的言语才能和和顺顺。

韩愈教诲李翊“古之立言者”只有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韩愈在下文讲述自己二十多年的写文经历,我们从中看出韩愈学习古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选取读物时,“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韩愈读书是经过推敲的,不是三代两汉的书不敢看,不是圣人的思想不愿吸收,广泛阅读儒家经典,以此为基础深思,达到“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的境界。

韩愈提出在遍览古之圣贤书之后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当他在思考后从心里把文章的内容抓住,用手写出来时,辨别古书内容的真伪,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只有扬弃那些错误的和虽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并力求扬弃那些错误的和虽正确但不完善的东西,才慢慢地有所收获。

写出的文章被人嘲笑时,不要把他们的嘲笑放在眼里,也不改变自己的治学方法和处世态度,只有这样慢慢地积累,下笔时文思涌动,汩汩不绝,即韩愈文中所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最后又害怕文思不纯正,对沛然而来的文思有拒有迎,直到“其皆醇也”,才能够放手去写。

韩愈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都在阐述“无望其速成”的观点,这也告诉我们每一位成功者都要经历长途跋涉,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够走向成功之巅。

“无诱于势利”,在韩愈《答李翊书》中,首先表明,在创作古文时不应“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

如果有志于“立言”,必须坦然地面对时人的各种嘲笑,要有坚定的意志,即“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接着韩愈又说道:“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若是写古文只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不顾他人的批评,必定导致固步自封。

坚持文章不掺杂世人的观点,不流入时弊,韩愈在这里表明了写文不要落入俗套,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无诱于势利”。“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是《答李翊书》这篇文章的核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指引。

就像如今写文,多一些自我的抒发,少一些功利的利欲熏心,向往心灵的独立和有缘人的***鸣,才是更值得追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