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我家阳台上,花池里的藿香幼苗已经长得绿茵幽幽,摇曳生姿。早春,我在那里的沃土上,撒下花籽,给足浇水,种子生根发芽,给家里平添了许多生机。
我种下的花籽,是一个有心人的赠与和寄托。
一楼李姨家的小院,每年春天,只种同一种花。住楼上的我,最先看到两片叶子长出来,嫩绿可爱。微风吹拂,幼苗慢慢的长个儿,悠哉悠哉,不着急。等到仲夏,小院子里的这些植物,长成满身儿的橄榄绿,郁郁葱葱,香气悠悠。入秋后,每个枝条茁壮而旁逸斜出,一支晃动则整棵摇摆。枝头在深秋开出星星小花,生成淡紫色的花穗,簇簇相拥,形成紫色的漩涡,很像薰衣草,仪态万千。它是我家阳台下面的景观。
那年晚秋时节,李姨在院里采摘花籽。她小心地将褐色的穗子剪下,庄重的把种子放进玻璃瓶里。
在楼下散步,我跟李姨打招呼,借问这是什么花。
见有人搭讪,李姨高兴的'告诉我是藿香。
噢,藿香?药店买的藿香正气丸就是用它作原料!我心里满是惊叹和诧异,之前我欣赏的风景里漂亮的花,竟然是名贵药材,藿香!
李姨和老伴儿因藿香结缘。老伴儿用藿香救过她的命。
李姨当年在农村当知青。那年夏天,生产队里割麦子,她突然就天旋地转,头疼恶心,瘫软在地上。村里的赤脚医生说是中暑了。打针吃药,折腾了半晌,才缓过劲儿。
队里的一个知青小伙儿,爷爷是老中医,下乡时,吩咐他带些藿香籽,房前屋后找块地儿种上。夏天用叶子熬水喝,防暑。他就在房东家的猪圈边上,种下巴掌大一片藿香。听说李知青中暑了,小伙儿就在房东家,熬了藿香叶子水送来,叮嘱李知青喝下,期盼她快点好起来。她当时喝着药茶,流着泪。出门在外的人,有病的时候最想家。她把他小伙儿当亲人。从此,李知青爱上了藿香,也爱上了小伙儿。再后来他们成了一家人。
前几年,一直都是李姨的老伴儿忙活种藿香。老伴儿两年前,因病去世。李姨默默地开始照看这些植物,仿佛还和老伴儿在一起呢。
李姨好些日子没有这样开心的跟人说话了,那天因为聊藿香,所以话儿长。
李阿姨还告诉我,藿香能吃。煮粥的时候,放进几片叶子,特别能提味儿。藿香叶炒鸡蛋,和香椿炒鸡蛋一样好吃。
“去年夏天,儿子一家子从上海回来看我。我给他们做藿香煎饼,小孙子吃很多。”说到孙子,李姨说话的语气变轻快了。
李姨跟我说着话,随手摘了一大把藿香叶子,递过来:“拿回去尝尝吧,明年就吃不到了,我没办法种它了。儿子怕我一人在家孤独,不放心,过两天就要接我去上海和他们一起住。”
接过这留有手温的馈赠,我满怀感激。正准备离开,“你…你要些花籽吗?”李姨喊住我,又觉得有些唐突,赶忙解释:“我是说,喜欢吃的话,明年春天就种些。”我转身,看见她手里托着几穗花籽,欲传递过来又有些犹豫,眼神里满满的期待,分明是对我——眼前的这个人,完成对花籽的托付。我赶紧点头,双手接过花穗子。
“嗨,真舍不得离开老邻居,可是儿子儿媳忙说他们工作忙,没人管孙子,我知道他们的好心。我要发挥余热,到大上海看孙子啰!以后就跟着儿子了。”这些知心的话儿,她说与我听,也是说与自己听。之后拍了拍身上的零星花屑,像是要抖落因为要出远门,产生在心头上浓浓的不舍。
回到家里,我将这些珍贵的藿香花籽,先晾在阳台上,等风干了再收藏。这是李姨教我的。
那天的饭桌上,我用李姨家的藿香叶子,做了一道精致小菜:藿香凉拌核桃仁。藿香叶子的清香,核桃仁的脆甜,细细嚼,慢慢品。刚入口,苦涩,细细咀嚼,慢慢升腾出醇香味道,弥漫在唇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