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屋里,听窗外风过树梢响起刷刷声,便不由想到:秋来了。
喜欢秋。秋的成熟,秋的丰韵,秋的清冷,秋的萧瑟,都能让我无来由地感动。而故乡的秋更是像梭子穿着金线织入锦中一样,绞结在我心中,年岁越是增长,那金线便越发闪亮。听到这刷刷的风声便再也按捺不住,要提起笔来,说说故乡的秋。
我的故乡在华南桂北的一隅——长安镇,那儿的秋是个别具风情的女子。
立秋刚来,七夕未到,长安的太阳仍毫不示弱地跟人们承受高温的耐性理直气壮地争执时,很偶尔地,会有一丝丝微微的,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风,带着些许凉凉的温柔,拂过躁热的心。太阳的热浪敌不过这似有似无的嘲讽,扯过片厚厚的云,遮住羞红的脸。穿梭于时尚衣店中的女儿们便疑问:秋天快到了吧?其实,秋已然来到长安城中,只是她内敛的性格让粗心的人难以察觉她的来临。故乡的秋是个柔婉的女子。
中元前后,长安的秋总是喜欢用下雨的方式来告知人们,她与夏已完成了交接仪式。你看,那清晨的风凉凉爽爽地吹着,扫街的雨凉凉地沾湿了天空和大地,气温一夜之间便被降下了许多。初秋的雨清洗过盛夏的足迹,晨间的空气变得清鲜起来。当然,这时候长安的夜还是赶不走潮热的侵扰的,所以长安街的人们仍旧在傍晚时,打来几桶凉水,把家门口的空地冲一冲。待晚饭后,夕阳西沉了,各家便在自家的门口摆出竹椅,摊开草席,点起蚊香,在凉水冲过的地面上享受起来。一天的劳作和忙碌,在张三李四王家赵邻间的樯橹灰飞烟灭中渐渐消退。待到星光满天月华满地时,睡意赶来,于是呼儿唤女鸣金收兵,挪椅卷席,回屋会周公去了。第二天的生活在清凉的夜露中悄悄来临。故乡的秋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子。
过了中秋,昼夜温差大了起来。早晨,雾露正浓,披一件薄薄的外衣仍隔不开那贴肌的`沁凉。待日渐升高,风干干地吹着,把雾和露都驱尽,骄艳的阳光又肆意街头巷尾,女儿们只好把原已收好的防晒霜遮阳伞又翻了出来,心里却盘算着过些日子衣柜里还能增添些什么秋的内容,而余晖刚被夜幕遮没,凉便来了。山尖、楼顶、树梢、瓦檐、屋里、地面,都像是被一个薄薄的大冰罩罩住了一样,空气里充满了清凉的味道。桂花在这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时候,羞羞怯怯地揭开金黄色的面纱,探着头,一朵两朵,觑看牵牛织女星,清凉的空气中便飘走起幽幽的花香来。然而不消两三天,一团团一簇簇的金桂就开得长安大街小巷都弥漫着醉人的香气了。长安老街种桂树的人家多的是,夜里开着木窗而眠,很容易就会使人想起程颢“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的闲静幽雅,也会惹人想起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闲愁。
这样的秋在黄昏中,伴和着巷口油炸铜瓢粑黑铁罐子爆米花儿的香味,总会让人生起一种莫名的快乐,一种莫名的哀伤。快乐和哀伤在秋天的味道里搅和着,搅和着,便像化学反应一样产生出乡愁来,对家的眷恋骤然添了无数。故乡的秋是个善感的女子。
重阳节过后,秋风一天一天地紧起来。桂花在萧索的风里谢幕,路旁的树像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把黄色的颜料甩在画布上一样,有一点没一点地泛着秋的颜色。山上的枫叶也黄了,可黄得没有精神,它们很有些像武侠小说中那些身怀绝技又孤高莫测的奇人,非要等到白霜来了,才激起它们的热血不可。
芦苇是最可人怜的了。德胜峰上,红茶沟里,长安河边,一片片洁白的芦花在风中优雅地摇曳。“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蓝天皓云碧波叶微醉,一幅明丽艳洁又夹杂着几许哀愁的锦悬挂在天地间。那秋帛里总让人觉得有抽不去的伤感,让人倍感萧瑟。这时不能有雨,雨一来,泪便落了——天哀哀的,阴冷的空气填满了每一个角落,穿透了每一颗孤独的心。“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大概温庭筠也难抵这凄凉的秋,所以用这样伤感的话,涤荡着寂寞的灵魂。故乡的秋是个哀怨的女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深秋了,塘里的藕已掘净,院角的菊颜色惨淡,梧桐叶被风吹得四处飞散,清晨与黄昏,大街上满是枯黄的落叶。若是下雨了,凄凄凉凉的风裹着雨,把堆堆憔悴的叶儿酿成泥,让人看着,伤心。
深秋的雨天,隔着窗儿,捧一杯热茶看雨。看雨冷冷地敲着老屋的青瓦,看雨冷冷地穿过惨败的菊瓣,看雨冷冷地打着塘边的残柳,看雨冷冷地问候独行的伞蓬,看雨冷冷地亲吻孤寂的石板街……凄凄冷冷的雨让人凝重。萧萧瑟瑟的秋让许多脆弱的心升腾起一种不可言状的哀戚,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像一幅失去了所有色彩的画——空蒙而哀戚,六神仿似无主。
这时的长安是最真实的了,在秋风秋雨中去掉了所有的光环,灰色的天地间只有一座灰色的老城,如一颗无人采摘的山葡萄。在孤独寂寞地细细品味着秋——这个风情别具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