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课文理解。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二、三段为何要详写潭中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____________”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实为写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三)拓展延伸。
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一)柳宗元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二)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4、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潭中鱼可直视无碍来衬托潭水的清澈空明
9、全石以为底 闻水声 俶尔远逝 鱼 水
10、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 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4、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岳阳楼记
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功力,颇具特色。
(二)课文理解。
⑴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在写春天景色是,写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三段先描写,后抒情,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迁客骚人”洞庭湖观景通常会触发哪两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仁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_____________, 也含蓄地兼指_____________ ,以达到作者_________的目的。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二)1、⑴政通人和、百废具 ⑵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⑸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⑹答:浮光跃金。⑺答:静影沉璧。⑻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⑼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⑽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⑾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⑿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5、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6、“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7、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8、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9、古代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11、古仁人;滕子京;规箴友人。
12、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6、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2、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醉翁亭记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二)课文理解。
1、理解背诵。
⑴“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作者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_____________是朝,_____________是明,_____________是暮,_____________是晦。写景顺序是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季节特点,春季写花,夏季写______,秋季写______, 冬季写______。
4、第二、第三段每段可用一个字来突出其内容。第二段为____,第三段为____。这两字有因果关系,因_____而_____,____由_____起。
5、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写作层次非常清晰,四个画面可各用文中的一个三字短语来概括其大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中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中,“太守醉也”的“醉”有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段中作者巧妙的用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之乐,又以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_之乐。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三)拓展延伸。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 阳 楼 上 范 仲 淹 作 文 寄 情 ____________欧 阳 修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作者的乐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答案
六、(二)1、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⑶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⑼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林霏开;去归;岩穴暝;从早到晚。
3、树;风霜;水石。 4、景;宴;因景而宴;宴由景起。
5、体现了太守能把百姓放在首位,反映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太守是一个勤于政事、廉洁奉公的人。
7、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8、一是为酒而“醉”,一是为山水之景而“醉”。
9、用禽鸟来类比游客,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真正乐趣之所在。
10、禽鸟;游人;游人;太守。
11、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题。1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3、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1、“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山林之乐、宴酣之乐、民乐之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满井游记
七(二)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
2、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4、欲扬先抑。
5、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6、美好的景物与欣喜的人们。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要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