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便是西瓜下市的季节了,闷热的午后,一觉醒来,口干舌燥,从冰箱中取出冷藏的半个西瓜,用勺子挖几勺放在碗里,吃起来不觉甘甜爽口,口舌生津,犹如甘露般滋润心田,再无半点夏日之燥热。
此外,西瓜不仅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药用价值,还有清肺润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中医称瓜皮为“西瓜翠衣”,具有清热解暑、泻火除烦、降血压等作用,可以说,西瓜一身都是宝,不愧为“稀瓜”,稀世之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享誉海内外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在这幅风俗画长卷上,当街叫卖西瓜的景象清晰可见,说明宋时西瓜即为上市食品了。农家因见人们把西瓜奉为珍贵果品而嗜食,于是田园里便呈现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旺景象。范成大还有一首《西瓜》绝句:“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活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
南宋贺方回在其《秋热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说明西瓜有消暑、解渴的功效。金人王予可,在其《咏西瓜》诗中,将切开的西瓜,比喻为深潭、冷月、青云,真是形似神似,恰到好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元代诗人赵善庆在《西洋瓜》一诗中则写到:“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在诗中点明了西瓜的来源。
在历代诸多吟咏西瓜的诗中,被古今众家所推崇,最为人称道的有元代一诗人作的《西瓜行》:“缕缕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此诗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人们尽兴食瓜时的生动场面:齿间瓜水盈盈,伴随笑语散发出芳香气息,似有阵阵凉风浸满衣襟。读来简直要使人馋涎欲滴了。
据说,西瓜是原产于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地区的一种野生浆果。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就有人工栽培西瓜的记载。以后逐渐由地中海沿岸各国传入北欧,中东等地,大约公元907年至979年间的五代,由西域传入我国,故称西瓜,其性寒,也称寒瓜,又称水瓜、夏瓜、青登瓜,堪称瓜中之王。
西瓜营养丰富,生食解暑热。民间谚语云:“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这说明西瓜防治疾病范围广,夏天吃西瓜,对人体甚有补益。它含有含多元维生素,葡萄糖,果酸,蛋白质等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份;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瓜瓤、汁、种子、皮及根、叶均可入药。瓜皮还可美容。《本草纲目》里有说:瓜瓤甘、淡、寒、无毒,主治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消水肿,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瓜子脂肪丰富,有清肺,润肠之功用,对治疗咳血,吐血、口臭有奇效。还可治肠炎,腹泻痢疾,吐血,大便出血等。近代医药学还认为:西瓜瓤汁含有蛋白酶,具有降血压作用。
西瓜的品种极多。旌德属丘陵地带,沙质土壤,特别适宜种西瓜。早熟的品种有“金星”、“84两4”等,“84两4”小巧、皮薄、香甜,营养价值高,薄皮瓤红,切一刀脆响,咬一口汁淌。待客之上品,清热又解暑,美容亦润肠。
每年的6、7、8月间,是西瓜上市的时节。在宣城至旌德的205国道上,尤其是旌德的三溪段,满眼里看到的都是路两边的西瓜!瓜农们都会把自家辛辛苦苦种下的大西瓜用板车拉路边树荫下,路过的车辆上的.人看到西瓜好时便会买上好几个;倘若你嫌这车上的瓜不够青翠新鲜,热情的瓜农会带着你下瓜田里亲自挑选。国道的两边,皆是一望无际的瓜田。远远望去,辽阔的西瓜地里,碧绿的瓜蔓中,一个个大西瓜若隐若现,害羞带笑,鼓着大肚皮静静躺着,等待你的挑选。好一个“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你会看花了眼,拍拍这个,摸摸那个,“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恨不能用手作刀切开瓜来,敞开肚皮吃个痛快!
菜市街头巷尾大小卡车,西瓜堆了满满一车车,井然有序的排列在路边。炎炎烈日下,瓜农们或者高高坐在瓜堆上,高声殷勤的为过往路人介绍自家西瓜是如何的皮薄瓤甜;或是赤了上身,戴着一顶絮了边的草帽,大汗涔涔的为顾客挑瓜,过称,被太阳晒的黑红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微笑,更有那热情大方的瓜农,破开几个大西瓜,露出红红的沙瓤,摆在车边,免费请你品尝。一些精明的生意人,不屑于这种小打小闹的销售,大量收购,囤积西瓜,一车车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销售,便是翻了几倍的收益。短短一两个月下来,收获颇丰。
“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水,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我想,炎炎盛夏时,坐在乡间的小树桩上,一边看着眼前那迷人的风景,一边吃着甜丝丝大西瓜,那种感觉,是何等的惬意?怎能以一个“爽”字了得?真可谓是“乐得暑热云霄去,不问征程入垄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