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介公墓
绵山是义山。虽然请来了各路神仙,今古名士,山坡陡洼,亭台楼榭,祠堂庙宇,参差错落,金碧辉煌,可谓人文会萃,热闹非凡。可我到了绵山,系念的却仍然是介子推。
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绵山。每年寒食、清明时节,家人提前就要准备过节的饭食,特别是要用白面做成大大圆圆的“志忠”,上边十字交叉地盘绕着两条长长的鱼状的面带,馒顶上和带的空间还要捏上精致的“小燕子”趴在上面。我常常疑问,为什么这大馒头要叫“志忠”呢?看着我的迷惑,大人们总会讲介子推的故事,讲他的忠义,讲他的刚烈,讲为什么全国都要过“寒食”。大人们说这“志忠”是寒食,也是对介子推的纪念。介子推的故事发生在绵山,我从小也就深刻地记住了绵山。
到绵山已是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夕阳中,山门前高大的金碧巨塑显得特别壮观。进山,下榻在深山北侧的一家大酒店里。
第二天,一早便去拜谒介公墓。乘电梯上到山腰,我们先去看了建在山左方的介公庙,又绕上一段山坡,去看介公当年偕母隐居的那孔低矮的草庐。返回来,沿着一条陡峭的石径向上爬,路面逼仄且坎坷,走不多远即大汗淋漓。四周峰峦攒拥,刚是初秋,坡坡洼洼便一片金黄。可介公山却苍翠浓绿,葱葱茏茏地长满了松柏树。攀着松柏的枝梢往上爬,山路虽然坎坷崎岖,人却倍觉有了精神。介公的忠义,刚烈的傲骨,就像这葱茏的松柏树,劲挺着,簇拥着,葱绿着。脚下的坎坷没有了,心头涌上了肃穆和崇敬。
介公墓其实就是一个长满了松柏的山头。墓下有石碑,有香案。墓前是一片不大的平地,周匝矗起高高低低的碑碣,但大多残破,风雨漶漫,碑碣上的文字己辨认不清。我慢慢地在这片平地上移步,恍惚间,觉得脚下就是当年介公曾经留下的一叠叠的脚印。我感到一阵阵的颤动,隐隐地掀起了一股股涌动的心潮。
站在一块碑碣旁,环顾群山,一片灿灿的`金黄中腾浮着血红的火焰。我顿觉这就是燃烧了两千多年的那场大火,至今熊熊地还在燃烧。这火是不会熄灭的啊,因为在这火中诞生了一种忠义的永恒精神。介公为忠而生,为义而亡,他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精神是永恒的!
沉思使我沉痛,但也引发起我的浓浓诗意,遂乘兴吟诗一首:
残碑古碣拥墓冢,
苍松翠柏笼紫烟。
神州大地同寒食,
华夏风云***仰贤。
风骨独傲标青史,
忠义彪炳薄云天。
思君躬身轻移步,
秋山肃恭赤如丹。
在绵山,虽然还看了许多寺庙,拜了众位菩萨和佛祖,但对介公总是念念不忘。离开绵山的时候,正是中午一时,天突然下起了雨。我站在雨中,心里感到一阵阵的凄凉,我知道这是上苍在祭奠介子推,也是为我们祭拜者抛洒的泪滴啊……
车急驰数公里,出了绵山区域,雨停了,云也退了,蓝蓝的天空又出现了一轮红红的大太阳。
绵山戏游
祭拜介公以后,慢慢放下了沉重心情。心情轻松了,身体轻松了,第二天,我们便去游览绵山其他景点。缘着悬空栈道往上爬,觅着陡峭石磴向高攀。抬头,奇峰壁立,蓝天白云;俯首,狭谷幽深,危崖峻险。可满山都是金碧辉煌啊!我们在一座座寺院里进进出出,听悦耳的鈡声,看玲珑的雕塑。走进每一座寺院,我总想让心沉静下来。要静就得专,所谓“静专神自归”,禅曰:佛心不二。可我知道,我是凡人,人在路上,心却仍然想着家人,想着今生想干可还没有干了或是干好的事情。心有余牵,自然不能静专,又何能入静归禅。不过,我总觉得世界上也就是动静二字,静有静的禅意,动有动的妙趣。人各有志,随缘即好。所以,匆匆走过一座又一座寺院,拜过一尊又一尊菩萨和佛祖,仍是凡心不泯,也就没有悟出一点界外的惮意来。
拜过空王真身,披着一身血红袈裟的工作人员又要我去摸空王真骨,我直是一阵阵感叹。走出寺院,向西不远处的一弯石辿里,有一井口般的水池,名曰转运池,池内有水,水上飘浮着红红绿绿的人民币,还有外币,水底是繁星般闪亮的硬币。西侧竖着一块鲜红底色的牌子,上写:诚心时来运转,增财增福增寿。下边解释说绕池右转,三圈:财运亨通;六圈:仕途顺达;九圈:福寿安康。我的同伴正是风华正茂年月,我愿他仕途顺达,便要他去转。可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去转,虽然年愈耄耋,但也不是无欲无求,还常常想着“福寿安康”,安度晚年哩。于是,他刚转罢我登场,扎扎实实地围着这转运池转了九圈。转了,心安了,走起路来脚下也轻松了。也许真能灵验,余年里还真会有个“福寿安康”呢!
下山以后,向西来到栖贤谷口。栖贤谷崖壁高耸,狭狭的谷口激流湍飞,一伙年轻游客,有男也有女,刚从栈道上下来,手紧紧抓住长长的铁练,脚实实踩着溜滑的石磴,弯腰弓背,上上下下。也有人在水花腾溅的浮桥上颤颤地走。平日里,他们总是以车代步,即使需要双脚去走,也一定是走在平坦宽敞的大路上,如今面对如此情状,自然惊吓不已。不过,惊吓中又有着一种意想不到的乐趣,随即也就会爆起一阵阵的惊叫和欢笑。我的同伴也一跃攀上去了,他正年轻,英姿飒爽,斜阳辉映下,一副征服者的傲岸神态。我毕竟年纪老了,但迟顿之后,还是来了个“老夫聊发少年狂”,抓住铁练,一鼓作气往上攀。还行,顺顺当当地爬上去了。下来,我又走上浮桥,在浪花腾飞中留影。我十分高兴,真是又回到少年时代了。于是,就模仿苏东坡当年的那股“狂劲”,写下当时的情状和心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攀岩,右牵练。激流湍飞,狭谷通云天。为上灵台求正果,心似铁,志弥坚。
峰崖陡立迎面起,双鬓苍,何惧险。栈道悬梯,壑幽胸襟宽。踏平坎坷归大道,翠岚开,真佛现。
绵山一游,除沉重的祭拜和怀念,还获得如此这般的一些乐趣,身体虽然有些疲累,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