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苜蓿菜散文

苜蓿菜散文

上班途中,遇见了一群牛,由一个老农赶着,慢慢悠悠地走在山路边上,好逍遥。皮卡车从他们身旁经过,牛依旧旁若无物,悠闲自得。于是,我想起了悠然的一篇文章《遇见一头牛,走进一群牛》,眼前放映着文章里的片段,思绪却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爷爷的小屋旁。

 遇见这群牛,使我想起了一头牛,那头和爷爷朝夕相处的牛。

 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铡草喂牛、播种收割、吃饭睡觉,在忙忙碌碌中走过了78个春秋。他去世将近有十年,我对他的记忆有点模糊。今日遇见这群牛,那些模糊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

 包产到户之后为了耕种分得的十几亩田地,我家养了一头母牛,母牛可以下崽,爷爷说这样一年下来就会多出一头牛来,可以换钱。

 牛,爷爷必须亲自饲养。

 刚刚分得的土地,平整宽阔,一望无垠,谁家愿意种苜蓿?队上分的苜蓿地爷爷打算挖出根来,再种庄稼。可是,养牛没有苜蓿怎么可以?爷爷说:“一开坡地种苜蓿,二拾草。”于是,拾草就成了孩子们的事情,放学后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去几里外的山沟里割草。无法耕种的山坳荒草纵生,冰草、蒿子、狗尾草……只要勤快,总会有满意的收获。

 冰草的叶如锋利的刀,常常割破手指,它却是牛最喜欢的野草,也可以编成绳子。我们经常在拾草的时候扯着冰草绳子在原野上跳大绳。这一幕如果被爷爷撞见,不管你是谁家的孩子,都要挨他的教训。这上好的草料被一帮小兔崽子给糟蹋了,他绝不容忍!

 割来的青草必须和麦草和匀,这样牲口吃了才耐饱,才可以支撑到天亮。爷爷绝对不会让牛挨饿,为了方便半夜喂牛,他索性住在牛房里,每天夜里还要给牛添一次料。他说:“夜食里要加玉米、黑豆、麦麸子之类的硬料,否则牛就没有力气拉犁。”而夜料要掌握好水和料的比例,水多了会涨,少了会噎。

 草料要用铡刀铡成一寸长的小节节,青草每天傍晚都要铡,不能懈怠,麦草一个月必须要铡一次。我最讨厌铡麦草,潜藏在麦草里面的'麦土会趁机钻进衣服里,全身就像有几十个蚂蚁在爬,奇痒无比,可是再痒也不能不干,这项工作必须全家出动,谁也别想逃脱。

 爷爷徒手将麦草从麦草堆上撕下来,我负责码成整齐的小堆,小叔和母亲一个人掌铡刀的把子一个在旁边辅助。爷爷右腿上绑着半片麻袋,两只手将我整理好的麦草固定在右腿膝盖下面,一点点的向铡刀口推进,长长的麦草就变成了短节。我一直担心爷爷的膝盖会被铡刀伤着,可这样的事情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因为经济状况不太好,那时候一家只养一头牲畜,秋耕春播的时候两家的牲畜合拉一套犁,这样我家的牛就得耕两家的地。有一年爷爷心疼牛,不愿意和邻居合作,这下可苦了一家老小,牛拉一套绳,奶奶妈妈小叔和我轮换着拉一套绳,爷爷抓着犁把不停的吼,我们拼尽力气狠劲的拉,肩膀上的肉似乎都要砸开了。那时候怎么没有这样一群牛呢?

 那头牛在我家生活了好几年,每年都会生一头牛犊,爷爷和它的感情深得不得了。渐渐地,牛老了,犁不动地了,爷爷也老了,抓不住犁把了。爷爷牵着牛去了集市的牲口市场,一个一个的讨价还价,我知道他是舍不得卖牛!就这样折腾了好几个集之后,还是无限眷恋地把牛牵回家,爷爷伤感地说:“牛啊!你过不了今晚喽!!”他知道为我们竭尽全力了好几年的牛始终逃脱不了被屠宰的命运。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型农业机械的普及,牛逐渐的退出了耕种收割的舞台。作家莫言说:“现在农民养牛的目的,基本上是养肥了卖肉,社会的商品化,改变了牛的历史地位,农民和牛的感情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现在的农村,出外务工的潮流早已让人淡忘了牛,它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味蕾,农民的家里早已不养牛了,还谈何感情。

 今日遇见一群牛,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爷爷精心饲养过的那头牛,想起了在哪个遥远的小村庄里,如老黄牛一样生活过的我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