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黄鹤楼 赏析 散文

黄鹤楼 赏析 散文

河南人崔颢路过黄鹤楼的时候,大概是喝了一点酒的。想起很远的开封,他有一点惆怅了。看着烟波浩淼的大江,也许他有一点点疲倦,有一点点对家人的眷恋,还有一点感物伤怀。他的愁绪蔓延开来,这样的愁也并非浓的化不开,应该是如同多云天气下阳光班驳的从云层间散落。在黄鹤楼上,面对当时还在汉水以北的汉阳,他随手写下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句子。晴川、芳草和着崔颢的愁一道在黄鹤楼永垂不朽了。虽然仙人的黄鹤早已逝去,天空中漂浮的未必是从前那朵路过的云彩,但是楼终于还是在那里了,乡愁也始终在那里。崔颢名诗只此一首,而且对仗平仄值得商榷。因此我们无法知道究竟是崔颢成就了黄鹤楼,还是黄鹤楼成就了崔颢,抑或命运历史注定他们必将相逢,在一个时刻,交相辉映,风云际会。

诗仙看了崔的句子,诗兴顿无,搁笔而去。当然他还可以写“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但是在这条江上,这座楼前他永远的不敢再言及愁了,即便多年以后他在南京凤凰台的一次愁,也落入了崔颢黄鹤楼的意境词句中。

吕洞宾据说在此修炼,黄鹤楼便有了仙风道骨飘逸出世之气,而会从墙壁跳下来舞蹈陪客人喝酒的黄鹤更是给了这座楼传奇色彩,搁笔率真而去的李白,灵光才华乍现的崔颢更是给这座楼平添了一段文字风流。至于“黄鹤楼上看翻船”这样的句子则表达了湖北人的一种狡黠精明可爱的天真。

上个世纪20年代,伟人在这里把酒酹淘淘,心潮逐浪高。上个世纪60年代伟人在这里展望高峡平湖,神女无恙。

谁的黄鹤楼?

崔颢们的黄鹤楼早已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中,今天把天堑变成通途的大江从它的旧址跨越。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修建了新的黄鹤楼,人民看以它为标志的地方电视台,消费它为品牌的地方商品。

此地并非空余一座黄鹤楼,斯人已去,但今日游人如织。

黄鹤楼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一个标志,一个信念在湖北人乃至中国人的头脑中印刻。

建筑在中国人古老乡愁上的楼,漂浮在烟波雾蔼中楼,眺望楚天无限的楼,人民双手建筑的楼,文人文字风流的楼,千年风云激荡的楼。

不管它是建于吴,还是唐,还是明,还是清,还是现代,也不管它是用土木砖石用金银铁锡用雕梁画栋用钢筋水泥建造,也不管它有无电梯,这些都不重要。形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黄鹤楼,是中国文化里,中国人心里永恒的一座千古名楼。

(1019字)

[文化随笔]谁的黄鹤楼(B版)

河南人崔颢路过黄鹤楼的时候,大概是喝了一点酒的。想起很远的开封,他有一点惆怅了。看着烟波浩淼的大江,也许他有一点点疲倦,有一点点对家人的眷恋,还有一点感物伤怀。他的愁绪蔓延开来,这样的愁也并非浓的化不开,应该是如同多云天气下阳光班驳的从云层间散落。在黄鹤楼上,面对当时还在汉水以北的汉阳,他随手写下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样的句子。于是晴川、芳草和着崔颢的愁一道在黄鹤楼永垂不朽了。虽然仙人的黄鹤早已逝去,天空中漂浮的未必是从前那朵路过的云彩,但是楼终于还是在那里了,乡愁也始终在那里了。

诗仙看了崔的句子,诗兴顿无,搁笔而去。当然他还可以写“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但是在这条江上,这座楼前他永远的不敢再言及愁了,即便多年以后他在南京凤凰台的一次愁,也落入了崔颢黄鹤楼的意境词句中。

吕洞宾据说在此修炼,黄鹤楼便有了仙风道骨飘逸出世之气,而会从墙壁跳下来舞蹈陪客人喝酒的黄鹤更是给了这座楼传奇色彩,搁笔率真而去的李白,灵光才华乍现的崔颢更是给这座楼平添了一段文字风流。

上个世纪20年代,伟人在这里把酒酹淘淘,心潮逐浪高。上个世纪60年代伟人在这里展望高峡平湖,神女无恙。

谁的黄鹤楼?

崔颢们的黄鹤楼早已消逝在历史的云烟中,今天把天堑变成通途的大江从它的旧址跨越。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修建了新的黄鹤楼。

此地并非空余一座黄鹤楼,斯人已去,但今日游人如织。

黄鹤楼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化,一个标志,一个信念在湖北人乃至中国人的头脑中印刻。

建筑在中国人古老乡愁上的楼,漂浮在烟波雾蔼中的楼,眺望楚天无限的楼,人民双手建筑的楼,文人文字风流的楼,千年风云激荡的楼。

不管它是建于哪朝哪代,也不管它是什么材料建造,也不管它有无电梯,这些都不重要。形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黄鹤楼,是中国文化里,中国人心目中永恒的一座千古名楼。

参考资料:

/question/5779168.html?si=1

回答者:漩涡鸣人43 - 助理 二级 3-29 20:50

古诗今译------黄鹤楼

(发布时间:2005-10-26 16:29:02 作者: 任折恩等) 点击次数:2116

古诗今译是诗歌报的一项活动,其第四期题目是崔灏的《黄鹤楼》。

原诗: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诗一:

怀思:黄鹤楼

作者:任折恩

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刚开始也把它当作一种友情在时空里伫立的惊叹号,又把它当作人与苍茫的一种对立统一的象征.后来,一个初恋的女友在一个风雪之夜离开人世,我刚好重读这首诗歌,我就把它当作一首情诗来读.其实,当作什么来读,也已都不是作者原来的意思了,你无法抚摸到那颗跳跃不息的心灵.于是,就把它翻译成一首情诗吧!

如果黄鹤是驮你永去了的时光

像影子把你的肉体带去了以往

此地我站立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是否就是怀念爱人的荒凉山岗

黄鹤楼啊我们童真的爱的遗址

就耸立在这哗哗流唱着的水旁

那群黄鹤已永远融化进了蓝天

白云也不知变幻了多少的模样

我重走在晴川葱茏的汉阳树旁

又徘徊在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

手挽着手的那一对清纯的恋人

有一双手如抓不住的风儿一样

留下我继续在人世奔波和流浪

江上的烟波凝结进了我的眼眶

2005-7-5

译诗二:

黄鹤楼

作者:zlg

被那只黄鹤驮走的

还有你灰蒙蒙的心境

现在 我

一个影子

在这空空的黄鹤楼上

放眼 望断想象

此刻 黄鹤已去千年

白云兀自悠悠

极目远眺 南岸的树木

被阳光时时刷新

更远处 芳草丛里

凄迷着祢衡无归的魂魄

想到归处 回乡的道路

心 已黄昏成江上的烟波

化作一个“愁”

千古难解啊——

译诗三:

黄鹤楼

作者:潺潺流水

昔人已沿着昔日远去

之后,便剩下黄鹤楼的孤零

走近你,我宠辱不惊

你波澜不起

夏日调色板里还有多少亮丽

涂染我冬日情怀

再远的距离,我们总在

守望中不离不弃

楼前小溪水,倒影

我寄你夜夜彩色的梦境

你说,许许多多快乐的鱼

穿行在心底。***梦嬉戏

那些千载云烟

都会与愁思悠悠消散殆尽

我们的乡愁尽皆散落

在江面零星的舟子里

译诗四:

黄鹤楼

作者:幻中行

黄鹤远去,带走你

如花的笑靥

空留下,伫立江边的危楼

楼前翘首,你

一去千载。不见黄鹤掉头

天边只有

白云天狗,蹊落无常

曾记那

晴川历历,汉阳树下

你我同游

只如今

鹦鹉洲前,芳草凄凄

日已暮,乡愁无限

都融入,浩渺烟波

何处是归途

译诗五:

黄鹤楼

作者:柳川凌影

就一把愁绪抹开云缕,松开的衣襟

兜不住风声

你听见杨柳夜吹断的笛曲

有座楼叠高了自己

等着被翅膀载远

拈着一截羽毛说飞去,说天涯正在眼底

枯守千年,

仍不是惹尽香火的木胎

你捂住胸口说有心

说那日的风有回首的模样

去涉江,去一把揉烂艳色的芙蓉

长满树的河堤又陷入瞌睡

踩着疯长的芒草

在足踝上留下无数细小的伤口

那时正渐入黄昏

你的手中有酒

酒满盅,奠不了异乡的孤魂

血色染天际

抬头叹了再叹,影子跌入江底

杜宇的啼声

正拆下一节登楼的梯板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整首诗透出肝肠寸断的伤怀情调,抒发着无尽而又无奈的思乡念旧之情。诗文整体分作两条线索来抒发伤怀情感。前四句是一条伤怀的线索。昔人乘黄鹤而去,不再怀恋也就罢了,却空余黄鹤楼一座,留此让人感念之所,让人触景生情。昔人离去,为何不连带所有你的一切全都带去呢?好让人抹去记忆,至少不会再因某物而想你!如今这偌大个黄鹤楼就屹立在那里,让人如何不思绪万千呢?

接下来的“黄鹤一去不复返”句,更加重了这种伤感——“一去不返”的现实与让人思绪万千、回忆连篇的现状再度形成急骤激化的矛盾。人去了,楼空了……似乎这一片留白还不足以表达心境的凄切,于是更重的一笔便出来了——“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无限寒意赫然袭来。

另一线索则是后四句。面对历历的汉阳树与萋萋的鹦鹉洲,视线似乎由千载的空悠白云收回。尽管有晴川、芳草,尽管有绿树、小洲,但此进却倍觉孤单,因何而至此呢?是因黄鹤与昔人的离去吗?站在黄鹤与昔人远去的起点上,自己竟面对日暮与烟波笼罩的浩荡江水,思念起了自己远去的起点——故乡。人去楼空、一去不返、凄凄切切的又何尝只是此黄鹤楼的专利呢?又岂是此时因昔人远去而空留楼内的伤怀的自己的专利呢?空空的楼、悠悠的云、历历的树、萋萋的洲……何其怀恋那一去不返的人与鹤啊!

就在此刻,自己的到来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和缓解了这无尽的思恋。可笑的是,一个远离自己起点的人,却站别人远离的起点上,给他物以慰籍,解他人之伤感。于是两条线在此刻戛然重合了:那乘黄鹤而去的昔人不正是自己吗?难道也要一去不复返吗?“日暮乡关何处是”啊?是忘却了吗?是欲回不能吗?就象现在这样,在错误的时间站在了本不该出现的错误的地方。

诗人在分辨着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也在揣测着那空余黄鹤楼的昔人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几多叹息,几许无奈,终落得个“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是,答案似乎就在这重复的极端矛盾中被诗人感悟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