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1922年3月15日,郭沫若主持创办的《创造季刊》问世;同年,译著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完成。1923年春,自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同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与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
1924年春,赴日本,在福冈翻译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屠格涅夫长篇小说《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系统了解,从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5年,历史剧《聂嫈》、论著《文学论集》、组诗《瓶》发表。
历史剧的创作目的: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其创作目的有:
其一,作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绪,在史料的选择上作了有利于这种表达的选择和改造。
其二,在少量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扩展和虚构。
其三,还有一部分作品,在史料的运用上,是相当“忠实”的。从作品的思想情绪来看,史料似乎只是提供了作家艺术地表现他的情感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