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永嘉县的苍坡村,浓重的绿荫旁,神气十足地屹立着许多宋代和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每一幢住房建筑都保留着一种有独特的文气,它借自然山水之美,形象生动地融入中国的文房四宝于一体,使笔、砚、纸、墨,在村门、宗祠、民宅、木亭、池塘等处栩栩如绘地反映出来,托物留意,被专家誉为文房四宝的古村落。
在苍坡村门口,迎面看到的就是在宋代建成的苍坡溪门,此门斗拱粗大,结构古拙,仍然仰首苍劲,就像是威严的武士和文官相望。进入溪门,就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变的石拱桥,高高耸立,横跨两岸。拱桥的桥面象征虎背和虎头,虎背上的牌坊上端悬挂的两盏灯笼象征虎眼,暗寓着古村人文色彩浓郁,有藏龙卧虎之意。
溪门对着的另一小石桥,拱起的石桥桥身,把溪门和里面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设置在不一个平面的直线上,回避了风水路口直冲主街的犯忌。据资料介绍:这桥在古代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走的,几百年来,苍坡人传承着祖辈的叮咛,都梦想着自己能走一遍,抛其宏愿,今天终成现实,青年男女都欢天喜地地去走,突出了“耕读文化”在村民心中的地位。
苍坡村的历史悠久,相传唐、五代十国的后周的公元955年,有一个叫李岑的人为避乱世,从福建苍坡村长溪来到这座笔架山下,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从而定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他的后裔已有40多代。在1179年南宋淳西五年间,苍坡村的历史上出过一个驸马叫李嵩。李嵩深爱自己的故乡,邀请当时的国师李时日为自己的家园做了精心的策划布局。据说李时日在考察了苍坡村的地理形势以后,认为苍坡所处的地理环境“火气太旺”,四面都有火灾隐忧。因此在布局上,注重了以水克火的环境设置,在村子的东西方位,各挖水池二个,东池,呈狭长的矩形,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9米。西池,呈矩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35米,阳光普照,笔架山的倒影正好映在其中,构成一幅静态的水上风景画。
村子里的路大多用鹅卵石铺成,显得清爽、自然、美观,院墙里透出的丛丛翠竹和绿树,颇具田园韵味。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围成曲尺形或三合式的,即正房三间、五间、最大的有九间,门前有木柱回廊,门楼高耸,窗棂大多竹编,也是一道诱人的风景。
那么文房四宝在哪里?怎样欣赏这一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观?站在高处,抬头眺望,只见村子的西面有一座笔架山,在面对笔架山的地方,是村里人用方砖和条石铺成一条300多米的长街,像笔的杆,称为笔街。笔街是村里的主街,宋代李氏先祖的墓园,就在长街的西南头,把村路和祖先的墓相连,这在古村中也少见‘足以说明苍坡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村里用来防火克火的东西是两个大水池,称为砚池,在东西水池的旁边,有一块形状酷似墨方的条石,在条石的一头还被削凿成磨过的样子,据说当年这块4.5米长,截面为0.5和0.3米的条石是竖立在池旁的,墨石上面有51个半的孔眼,据村里的老人们说,这上面的每一个孔眼代表一户人家,后人由此推算,当年竖立石墨的时候,村里有51户半人家。整个村子的房屋大多是用鹅卵石按正方形围筑,屋墙有一人左右之高。建筑布局整齐严谨,民居上的屋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宛如一张铺展开来写过字的一张大纸。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了。
主街的起点是村子的中心,李氏祠堂就在笔街的起点,也在一进村口的东侧。李氏宗祠的牌匾上的氏字一旁好像是多了一点,这不是笔误。有村人告诉我们:因为当时的村子里还有几个非李氏姓氏的人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村在当时没有排外的意思,村里接纳了外姓人***居,突出了和谐相处。
按古代的建筑风俗习惯,祠堂不近庙堂。但是当年的李氏却没有在乎这些。仁济庙就在祠堂的东侧。作为楠溪民俗馆的就是当年的仁济庙。仁济庙是李氏第十世祖李伯钧在1055年建造的。庙主不是观音、关公,也不是本族始祖,而是一个叫做周处的民间传说的人物。在《世说新语》中,曾记述过一个叫周处的人,他在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乡邻们切齿痛恨。后来周处改邪归正,为乡里村民除去大害,最后战死沙场,是历代人们教育青年改恶从善的楷模。可见建庙的深层含义了。其他各地的庙宇一般都造得刻板肃穆,而李氏却在建造时十分注重于艺术氛围和美感的塑造,仰望庙宇,忽然之间又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教育。。
仁济庙前,有三棵古柏,迄今已有815岁。据说当年亲手种植古柏的是李氏的第九世祖李西斋,他不仅倡导村民们大力植树,美化家园,并还立下禁令:“凡在树上栓牛者,立杀牛不赦”。有一次,不巧得很,有长工把自家的牛栓于柏树。李西斋知道了,不由分说把自家的牛杀了,惊动全村,从此无人损坏绿树。李西斋丢了一头牛,却换来了古柏岁岁常青,风华月貌,村里人信服,从此这一规矩千年不衰。走进苍坡村,看到那葱翠的老树,就能感受到悠悠的古老气息,而且是浓郁的。
村里的送弟阁与望兄厅是苍坡村的两座很有特色的古建筑,相传建于1128年,系苍坡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他弟弟李嘉木分家后建。当年,兄长李秋山迁居对岸的方岱的村,然而兄弟两个情深意重,分家后仍频频往来,每每促膝长谈到深夜,分手的时候还要相送到村口,直到一方平安到达了对岸,举起手中的灯笼以示平安时,兄弟两个才分别各自转身回家。后来,兄弟俩商定在苍坡村和方岱村各建一座亭阁,阁朝北,亭朝南,两亭之间盈盈一水相隔,这就是动人的送弟阁与望兄厅。亭阁的造型别致,特别是披檐,曲形的弧度放足,显得大气粗放,檐角飞翘,十分轻柔。亭阁四面开敞、八面来风,遥遥相对,表示情谊绵绵。凝望亭阁,自然会想得很多。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特别是生活中的血缘亲族之关系如何处理和交往,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村里除了建筑、绿化、佛教的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外,古老的永昆曲艺是苍坡村的民间艺瑰宝,原我国著名的京昆戏剧艺术家俞正飞先生曾经说过:“南昆北昆,不如永昆”,永昆指的是永嘉地区民间昆剧艺术。在这里,濒临绝种的永昆艺术再度被受到重视,这是文化底蕴的深邃。这里,每到逢年过节,古老的戏台上又会响起永昆古老唱腔的调调来,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
走在这座明清建筑美丽的民居院落里,触摸四处的风景,除了看到村里的风景名胜外,村民的热情好客也是让人欲走不能。坐在村里的土菜馆,可以品尝村民自制的米酒,还有野菜、土鸡、土鸭等,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香味和别样的野趣与美丽。
坐在古老的茶室,品一杯村民特制的绿茶,任清风徐徐,会觉得自己已经浸润在一片靓丽的绿色中畅想,同时也为有幸吸足了“文房四宝”的文气而感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