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就是感觉.这个感觉最初来自于艺术家本人,一旦经过他(她)的创造,以文字、画面或灯光、音响进入人们的视觉、听觉之后,就形成了***鸣.通俗地说,所谓艺术的欣赏过程,就是从我到我们的过程.谁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鸣度越大,谁的作品越成功.那种把艺术关在房间里、抽屉里,私人的艺术是没有意义的. 带着这样的一些思考,当我读罢迟子建的散文《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我的眼前便不由得出现了作者美丽的家乡———黑龙江漠河的春天景象.那个地方是令人向往的,一个叫作北极的地方.由于纬度的不同,虽然处在同一个春天的季节,但各地的景象是不同的.正如作者所言: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而我这里,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这一个梅花,一个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聪明的作家,没有投机取巧去写南方的感受,而是紧紧抓住霜花这个亮点,运用自己娴熟的描写之笔,一层一层递进,从二月到五月,直至达子花开,将北极的春天像旭日东升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你觉得这个春天是温暖而充满力量的.与其说这个结满霜花的春天是属于北极的,倒不如说是属于作家自己的,是作家为我们创造的. 至于这篇散文的技巧,我觉得作者并没有过分讲究,她所传递给我们的是描写的生动和语言的张力.我所理解的张力,是作家思想的张力,正如作者所议论的那样:“北极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是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有了这些,技巧显然已经不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