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美人坡的他人评价

美人坡的他人评价

编者按:长篇小说《美人坡》作品研讨会举行昨天下午,皖籍作家刘湘如的新作长篇小说《美人坡》在肥举行了作品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省文联、安徽市场报等单位联合主办,著名作家鲁彦周、著名文艺评论家苏中、省文联主席陈发仁以及许多作家、文艺理论家、评论家会聚一堂,为这部小说的出版摇旗呐喊,同时也就小说的表现形式、精神内涵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作了探讨。《美人坡》与其它走红的小说不同,它最初是以传阅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后经出版必行。《美人坡》是刘湘如倾注多年心血写成,上下部计约五万字。在小说内页的内容介绍上写着:这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性的著作,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婚恋经典。

名家言粹

鲁彦周(当代著名作家):我与湘如是老朋友,十几年来我对湘如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他的作品。印象中的湘如不声张、不炒作,就是埋头写作,至今已创作800余万字。《美人坡》开篇就写得很大胆,不花哨,从60年代写到世纪未,40年时间,通过人物命运反映时代历史,这样的写法现在不多了。作品没有回避现实,而是直面曾经发生的事。这些年有许多怪现象,写农民的作品不多,其实最艰苦的是他们,最受歧视的也是他们。湘如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从农村写起。希望他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写作道路。白榕(著名作家):我是花了50个小时听夫人读完了这部45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严肃的小说,也是一部痛苦的小说,有强烈的历史感、沧桑感、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我与湘如相交30年,早就喊他司马湘如,看来是喊对了。小说主人公命运坎坷,但上半部中还是一个人在抵制社会的绳捆锁绑。我们也是知识分子,虽然不是来自农村,同样经历过这些沟沟坎坎。方遒(大学教授研究生生导师):女人是一面镜子,作品借助女人这面镜子,透视出人性的美、丑。小就主人公还算得上一个穷则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美人们则未能抵制住诱惑,唯钱是贪,唯性是贪,最终走向毁灭。小话对国民人性的思考很敏锐,称其为一部醒世之作也不为过。苏中(著名文学理论家):我是在任编辑时与湘如相识的,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多才、多产的作家。《美人坡》回溯历史时直面人生,描写现实也是直面人生。表面写美人,实则具有批判精神,包含了对现代社会不良社会风气的内在批判,当代文化知识应该具有批判精神,这是其可贵之处。《美人坡》成功之处在于写了许多性格不同、姿色不同、风韵不同的女性的特点,文笔非常好,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曲折动人,使作品的可读性很强。刘湘如(著名作家):前些年我多写诗歌、散文、写这部小说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心理,想抒发自己的感受,希望写一部能够反映出对社会、人生认知和感受的作品。书中人物一直活在我心中,我想把他们写出来。这部书94年就开始写了,但我一直是靠业余时间写作,也没什么压力所以拖的时间很长。本来计划写90万字,分上、中、下三部。写作过程中思路也在不断调整,写了几十万字后,又花了两年时间整理,最终写成上、下两部。对于书名,朋友提过似乎与内容关系不太密切,但我认为还是有意义的。人生就像爬坡,美人也不是指美丽的人,而是指人性的完美。辛方生开始想走于连的道路,成为上层人,但因为性格的不同,转而想包容社会现象,但知识分子的本质最终让他只能妥协。大家提到人称变换的问题,我也反复考虑过。出版社也给了意见,认为以前也有先例,比如鲁迅的《祝福》。后来我干脆想就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人称分写上下部。

四问《美人坡》

文学作品正因为百花齐放、姿态万千才具有吸引力。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作家乔延凤谈道,最近接了不少电话,对于《美人坡》有很多争论。其实对一部作品有多种评价和认识也是理所当然的。一部引不起大家讨论和争辩兴趣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说假话还是说实话,是研讨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大家一致公认就是刘湘如的语言风格特别的美,有一种特殊的磁力。陈发仁戏称刘湘如的父母是农村中的文人教授。刘湘如本人小时候也生活在农村,但他的语言相当简练而生动。李正西认为,《美人坡》的成功优点就在于“老老实实”,曹为认为这种语言风格白而雅,是安徽乡士文学的丰硕成果。人称“他”变“我”,小说的上半部使用第一人称,而下半部则使用第三人称,这一点也引起了不少争议。苏中认为上、下部叙事人称的转化虽突然但更显示作家的深厚功底。而季字则认为作品写作手法是根据写作需要而改变的,前半部写农村生活需要客观,所以作者自然而然选择了第三人称。而后半部描写现实生活对主人公的蹂躏压抑,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使用第一称易于宣泄情感。性描写的是与非,既写美人,必有爱情。《美人坡》中有一些篇幅的性描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食色性也是句老话,现代作品也有很多涉及,唐先田认为只要是按照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来描写爱情和性爱就是可贵的,他肯定了《美人坡》也是以此为标准写作的。而对许多生动的性描写,也有人建议不妨少写一些。是挣扎还是逃避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知识分子的剖析受到作家们的普遍赞赏。奋斗则困难重重,挣扎则四处碰壁,文中的主人公辛方生最终选择了逃避,小说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刻画颇能引发人们的***鸣。吴雪认为这体现了小说家的社会责任感。许春樵则形容这是“做人的代价”,失败不是社会、政治、性格哪一部分造成的,而是个人操守与现实的惨烈碰撞。这种矛盾性、分裂性作家描写的非常的成功,也挖掘得很成功。不得不逃,又无处可逃,这种困惑、迷惘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一句话”评点

陈发仁(省文联主席):我甚至舍不得读《美人坡》,只是在最快乐的时候每天读十几分钟,是高尚而美好的精神享受啊。鲁彦周(省文联名誉主席,当代著名作家):《美人坡》通过人物命运反映时代,这种写法现在不多。苏中(著名文艺评论家):《美人坡》里美人多,作品表面写美人,实则具有批判精神。写作手法既有大众文化内涵,又含精英文化精神。唐先田(省社科院副院长,作家):刘湘如写小说更好的发挥了他写散文的语言长处,有些地方描述细腻,文字跳跃性大。李正西(文艺理论家):现在每天有两部书出版,但每年只有40~50部受到关注,《美人坡》在中国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春樵(安徽文学院副院长):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整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白榕(省文联作家):书中有不少有关古今中外哲学的内容。方遒(文艺评论家):作品对国民人性的思考很敏锐,闪烁着人文关怀以及对人性、民族性格的思考,称其为一部醒世之著也不为过。曹为(文艺理论家):我们这代人谁没有感受过社会变革带来的惶恐不安,《美人坡》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季宇(《清明》杂志主编):作品结构宏大,两条主线爱情线与事业线交错发展、相得益彰,写活了人物的命运。乔延凤(评论家、作家):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学的气息,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喜剧。我感到很真实,符合我们的人生经历。裴章传(市文研所所长):对女性命运的时代书写,以男人特有的观察视角、身临其境的手段讲述。吴雪(省文联副书记):别人说写作风格,有人写的是行书,他写的是楷书。(文摘:安徽市场报2004年3月7日。节载《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