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成为某一社团的我,始萌发对“编辑”二字认真研究琢磨的念头,遂于那经史典籍之中,前人之撰述里寻其渊源,于今人之演绎中遥想其事业。
《说文解字》中,对“编”字的释义是“次简”,“简”是记录人们思想、观点的竹简,“次简”就是对简加以整理排列,使之次第有序。将这些简编连成册,使之便于流通传播,这就是最早的书籍了。由此可见,这最初形态的书籍就已经含有编辑的辛劳了。《尚书·多士》有记:“唯殷先人,有册有典”,这是关于简册的最早记载,由此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编辑之事业当始于商代。
最早把“编”、“辑”两个字放在一起的,是在唐代。“(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在唐人李延寿的《南史·刘苞传》中首次出现了“编辑”二字,此时的“编辑”工作尚限于整理次序和校补写本的讹误与脱漏,其内容含义与后世所谓的编辑工作相比,还尚显狭窄。唐仪凤元年(676年)的《颁行新令制》中说:“然以万机事广,恐听览之或遗;四海务殷,虑编辑之多缺”,什么意思呢?这条令文是说,各种事物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只是听听看看,恐怕会有遗失遗忘,所以全国各地都要深切的考虑到编辑工作的缺乏性。这里的“编辑”就有“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的含义了,与当今编辑之工作的意义相去无几了。
编辑是做什么的,大体明白了。那么,具体开展编辑工作的又是哪些人呢?“面南以君天下者,咸有史官,以纪言行”,在古代,凡是做皇帝的,都会有史官记录其言行。这些史官给皇帝纪言书事,当然要对其书写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了,也必然要对前代的史官和自己积累的记录材料加以编次、整理,这些编辑工作既然由史官完成,那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史官就是最早的编辑,如果他还有下属、帮手,那他就荣升为“总编”了。
当然,在古代做编辑的也不只是史官。我把孔老夫子称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编辑或总编,不知是否亵渎他老人家的圣名。圣人创办私学,给学生们用的教材是《六经》。庄子说:“丘治《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个“治”字是整理和研究的意思,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六经》非孔氏之书,老夫子扮演的角色是编辑,是继承了前人的编辑而进行的更为全面系统的编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孔圣人编辑工作的意义已几乎接近今人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孔老先生的编辑工作是带有一定指导思想的编辑,首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不能危及统治者利益,不能破坏社会安定。所以在编辑《六经》时,对于那些“怪力乱神”,他是用“不语”来处理的。具体到编辑《诗经》时,面对收集到的三千余篇古诗,他是“去其重”,删除重复的,再“取可施与礼义者”,用政治标准作为准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一***选取了三百零五篇古诗组成了《诗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在做编辑时,还运用了相应的编辑方法,对整理好的材料进行编辑。比如,《诗》按照内容分为风、雅、颂;《书》按照体裁分为典、谟、诰、誓;《春秋》则用的是编年体的方法,根据前后因果关系,采用时间的顺序来编排史事。这些都可算作我们这位大编辑的辉煌成就。
说了一堆编辑的'历史渊源,读者一定厌烦了吧。那我们就穿越回来,看看今人是如何演绎这一职业的吧。现今社会的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为各种媒体在出版前进行的后期制作,包括文字、图像、录音、录像、多媒体生成处理,和制作审核、校对的一项工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被我们称为“编辑”。随着文化活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书籍、报纸、期刊、图画等出版物外。还利用声频、视频、符号、图像等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积累文化,交流思想。因此,编辑工作的内涵扩大了。通常编辑又可分为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以及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在网络盛行的年代,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站在站前沿的代表正是被我们称作“我”的编辑们。站的编辑算不得是一种职业,也不是什么谋生手段。他们是为了***同的文学爱好而走到一起的团队,他们是一篇篇稿件的特殊读者,他们会按照审核标准将一篇篇符合要求的文章,编辑修改后发表出去。
刚成为社团里的一名我,才编得几篇社团投稿,本无资格在这里对站编辑的事业评头论足,但从这短短数月的投稿经历和掰着手指都能算得出的编辑日子,我又感触良多,想于此一吐心中的点滴感受,还望诸君莫笑。
“我寻找一位编辑,却找到了一位朋友”,这是周国平写给一位青年编辑在样书上的题词,因为感动于这位青年编辑在见到他时,激动地嚷道:“你害得我好苦啊,昨天看你的校样,又是一夜没睡着!”这个小故事同样感动着我,这就是编辑与作者间的真挚情感。我不禁联想起了网页上那一段段的《编者按》来,那不仅仅是编辑对文章的评语,更是编辑与作者间文心的交流。所以编辑千万不要惜墨如金,哪怕只是引用作者的一段原文,哪怕仅有只言片语的感受,哪怕不过寥寥几字的欣赏和鼓励,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暖。我想许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常常是抱着“为自己写,给朋友读。”的心态去投稿的,编辑也是我们素未谋面的朋友,当然也希望得到他的加油和支持呀!
每当拿到一篇新的稿件,就像是和一位对你有意的姑娘进行一次约会,她正专注地望着你,希望你能看到她眼中的柔情,读懂她心中的爱意。既然无法躲避她火辣的眼神,那就与她对视好了。不仔细端详,不用心和她交流,你又怎能发现你会不会爱上她?所以说,对于一篇正常的稿件,不管文章的题目是否吸引你的眼球,无论作者的文风是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作为编辑,你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甚至于把自己想像成作者,将作者的写作情感贯穿于你的整篇阅读之中。只有这样,你才能编辑得相对准确到位,你的编按才能写得让读者满意。既对得起编辑的职责,更对得起那饱蘸着作者个人情感而付诸于笔端,流淌出来的文字。
对于刚接触社团编辑工作的我来说,有苦亦有乐。苦的是,有感于自己的文学水平有限、文字功底尚薄,从而不能对稿件编辑修改到位。每写编按,于内容上往往忐忑于自己对作者文章理解得是否到位、是否全面,遣词排句时,又露捉襟见肘之窘态;编辑的方法技巧尚不娴熟,编起稿件来还不能得心应手。你比如我在编辑一篇投稿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满怀热情,抓起稿件就编,而且认真地对文章的几处进行了修改(都忘了应该先备份下,以防发现修改的有问题需要恢复),可是编了一会儿才发现稿件问题太多,编不下去了,若不进行一些修改,根本就不能发表,因为你不仅要对作者负责,更要对那些读者负责。于是只好QQ上寻找社长老师求救,社长老师在系统后台看了这篇稿后,让我按退稿处理,同时给作者发个关于修改意见的飞笺。可见,编稿时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拿到稿子,总要大致浏览一遍,没什么大问题的,再细读、慢品、慎修改。否则,往往做了那些无用之功。
开心的是,对于好文章我能够先睹为快,能够通过分析别人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快乐的是,当我编辑的文章获得精品时,我竟然也有种咸与荣焉的感觉呢!当我收到作者老师给我的飞笺,对我的编辑工作表示感谢时,那份心底的暖意令我久久回味呢!
我开始遥想我在社团做我的事业来,我相信编辑别人的文章,也是个汲取他人营养,“补养”自己的过程,天长日久,我也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写出精彩的编按来,也能享受到“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精其术”的编辑工作给我带来的那份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