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琐事类行的文言文
项脊轩志项脊轩1,旧2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4,雨泽下注5;每移案6,顾视7,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过午已昏9。余稍为修葺10,使不上漏。
前辟11四窗,垣墙12周庭,以当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15,亦遂增胜16。
借书满架,偃仰17啸歌18,冥然兀坐19,万籁有声20;而庭堦(注:苏教版为“阶”)(jiē)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22可爱。
项脊轩志插图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2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24而是。东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27为墙,凡再变矣28。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9。”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30,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32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3,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
[1]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3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7。吾妻归宁38,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39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1。[3-4] 注释译文编辑作品注释1、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
轩:小的房室。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4、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
渗,透过。漉,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
下,往下。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7、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10、为(wéi)修葺(qì)。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挡住14、洞然:明亮的样子。15、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16、增胜:增添了光彩。
胜:美景。17、偃仰:偃,伏下。
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
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兀坐,端坐。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
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26、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庖,厨房27、已:已而,随后不久。28、凡再变矣:凡,总***。
再,两次。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
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
牖,窗户。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1] [4] 作品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
2. 谁有像 陋室铭 以ing为押韵的文言文 要自己编的比如说 分不在高,及做官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斯人!”
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放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斯人云:“乐在其中。”
关系铭
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己高升,礼拜要勤。斯是诀窍,唯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下乡之劳神。绒绒细细结,清茶慢慢品。人赞曰:“聪明绝顶!”
诊室铭
术不在高,能吹则行;业不在精,会嘘则灵。斯是诊室,唯吾称雄。抨击同行蠢,贬斥西医庸。自诩具妙手,回春力无穷。兼营看手相,驱灾星。无务农之费力,无经营之劳形。逢人即思骗,遭骂便装聋。心里云:“来钱就行!”
写作铭
文不在精,有味则名;事不在真,能诌则灵。斯是新闻,唯求轰动。期期嵌凶杀,篇篇裹色情。句句够 *** ,字字堪入胜。可以凭想像,造内容。无采访之辛苦,无审稿之劳形。竞逐名与利,喉舌吹怪风。读者云:“成何体统!”
麻将铭
人不在多,凑齐就行;屋不在好,保密则灵。斯是国粹,正合吾心。最恼三缺一,常喜门前清。谈论有输赢,往来无人情。可以废寝食,忘名姓。掷公事于九宵,弃家务于云层。世间多少事,迷此最虔诚。与人云:“修我长城!”
小平铭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是,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小平!”
开会铭
室不在大,有凳就行,人不在多,无头不成。说得再严厉,迟到不要紧。8点半开始,9点钟进行。谈笑任自由,往来无拘谨。可以织毛线,抽香烟,磕瓜子,侃大山。材料两公斤,内容只一钱。台上照着念,台下随手翻。无动脑之劳神,无记录之麻烦,开水喝了几大桶,厕所去了四五番。有的打瞌睡,有的打哈欠。时时抬手腕,再叙述,众人曰:“有完没完? ”
乐透铭
码不在多,六个就赢;签不用早,有诚则灵。斯是梦境,唯吾不醒,牌支算得准,一次六颗星;头彩一中后,北银抱奖金, 可以买别墅,堆黄金。无闹钟之乱耳,无加班之劳形。晚晚酒店拼,天天自然醒。吾自云:“有中才行!”
封神铭
法不在高,仙骨则灵;术不在多,宝贝也行。私是太公,但却贪心。金鏊妖怪坏,昆仑道士精。杨戬爱耍酷,云霄肌肉筋。 可以用法宝,乱变形。无力尽之苦恼,有封神之痛心。墙头有小豹,爱睡是老君。燃灯云:“女娲最行!”
农民铭
田不在多,吃饱则行;种不在好,够缴则停。披星戴月,依然清贫。秋后交公粮,白条发给您。谈笑皆辛酸,往来无精神。可以掏煤块,多没命。无一刻之休息,无一分之欣慰。今日人头税,明朝物价沉。 孔子云:“何乐之有?”
贪官铭
官不在大,有权则灵;利不在多,能捞则成。虽是九品,一方之圣。吃喝玩又捞,样样能先行。官衔年年升,油水日日增。来往有车接,开口乱弹琴;动辄瞎指挥,糊弄人。无劳累之伤神,无工作之费心。世人无法比,神仙亦不能。百姓云:“此官可憎”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工作铭
钱不在多,十万就行;事不用少,好混则灵。 斯是凉缺,惟吾开心;老板常加薪,上司不点名;闲闲拿奖金,股票常涨停;有空常休假,出国四处行;无塞车之烦心,无加班之劳形;运若长江水,财比满天星。 老板云:“做梦才行!”
中国足球《陋室铭》
技不在高,进球就行。练不在精,赢球就灵。虽是赛场,唯语闲情。教练一边待,讲话我不听。谈笑闹情绪,输球有“精英”。无战术之乱耳,无素质之劳形。东边有日韩,西边有列强。孔子曰:“混账足球!”
3. 中介子推的故事要文言文和翻译,越快越好冬至后105天为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食节”。
它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只有一天之差。所以现在民间很多地方,都把二节合到一起过了。
不过在这个合二为一的节日中,寒食比之于清明是个次要又次要的角色。它既无资格与清明节“举案齐眉”,也没有能力与之“分庭抗礼”,按眼下商界流行的说法,它很象是一个曾有过辉煌,却因经营不善、举步维艰,终至被别家兼并的没落企业。
它麾下那些原先灿然有光的文化元素也随着岁月的磨蚀、名称和形式的式微而渐至湮没了。但是翻开史书细看,你会大吃一惊的发现,在久远的古代,寒食原是个非常盛大的民间节日,清明只是它的辅节。
先有寒食后有清明,因有寒食而有清明。现在寒食节所处的这个卑微的局面,实在是主仆易位了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的《寒食》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寒食节的原委。相传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文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后母骊姬的迫害,带着一众臣属流亡国外。
途中少不得备尝艰辛。话说这天行至卫国境内,重耳竟至饿到晕厥。
随从介子推见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给重耳吃了,以渡此厄。十九年后,君臣一行得以复国,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杀伐决断,赏功罚过,手段真个了得。唯大封功臣之际,不知怎么的独忘了割肉饲己的介子推。
子推见状,不愿腼颜求赏,就回老家带着老母隐居到了绵山之中。晋文公经人们提醒,想起子推,得知已然离去,非常后悔,带人亲自到绵山去找,但见群山逶迤,林海苍莽,实在无迹可觅。
有大臣向文公献计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而留下一面,他害怕烧死老母,一定会从无火处负母而出。”此计本来大妙,无奈举火时奸臣孤偃、赵衰来了个四面举火。
正值春季草枯风高,大火着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与老母无路可出,遂被烧死于一棵大柳树下。 面对焚林余烟、焦黑尸身,晋文公不由得倒身下拜、顿足嚎啕。
众臣见状,无论真心假意,都也跟着大放哀声,声音响彻四野(介公岭至今尚有“哀号坡”地名)。随后,文公止哀传令:一,在绵山为子推建庙,让其享受四时祭奠;二,绵山改称“介山”,绵山所在定阳县改为“介休县”;三,放火焚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全国军民人等,此节前后一个月内严禁举火煮食,只吃冷食。
此即为“寒食节”由来。介休,介休,介子推于此休矣!有的文章解释为介子推在这里休息过的意思,岂不可笑! 至于清明节,缘于这样一段故事:介子推死后,细心的人发现他靠在身后的大柳树上,用脊背堵着一个树洞,洞内有一片写有血书的衣襟。
这就是介子推的遗书啦。遗书是一首诗。
诗曰: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君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第二年的寒食节,重耳又领着群臣来到绵山,在山下寒食一天,然后于第二天登山祭奠。这时,只见那棵死柳已然复活,万条绿绦随风起舞,十分的兴盛。
于是重耳就把这棵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名为“清明节”。这就是为什么先有寒食后有清明,清明又比寒食晚一天的原因。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寒食习俗首先在山西流行。最初为断火一个月,但人们不能耐受,多生疾病,曹操于是下令停止寒食。
后又恢复,但依次减为七天、三天,最后定为一天。细考寒食节的变迁,开始时只是个单一性、地方性的民间节日,节俗活动十分单调,仅有寒食和禁火,流传区域止于并州一带,但到南朝时,已传至荆楚一带。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这是极写杭州西湖寒食节的热闹场面。花天酒地,红船满湖,游人如织,一派升平景象。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推荐,江南富庶之乡的参与,平淡的寒食节逐渐丰腴起来,至唐代达到鼎盛,加入了诸如斗鸡、走马、郊游、击球、荡秋千等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 寒食节衰微的原因,其实仍在于它这个不近人情的习俗。
寒食清明,节当暮春,正是人们游玩踏青、上坟祭祖的最佳时机,但是寒食节要求禁火,因此人们只能将扫墓活动定在清明,以便焚烧纸钱,这使得清明节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之到得后世,寒食焚火的习俗因纪念对象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及思想情感关切甚浅而日渐淡漠,故清明节后来居上,渐渐取寒食节而代之遂不可免。 不过也由此足证,寒食节是个典型的官方“行政命令”的产物,而非有的文章所谓“人民要表达对介子推精神的纪念”。
所谓的“介子推精神”是什么?有人说是“忠孝两全”。翻遍古今典籍,介子推并无经天纬地之才,黄钟大吕之音,除了割肉焚身的一段佳话,他没有在历史上、在晋文公的霸业上留下任何别的印迹。
烈则烈矣,壮则壮矣,却与“人民”何干?与“忠孝”何干?先说“忠”,若说割肉奉主是为忠,那为什么晋文公搜山时他又避而不出呢?臣违君命是为“忠”吗?宁愿柳下作鬼,而不愿作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谏砺之臣,是为“忠”吗?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