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长安三万里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长安三万里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长安三万里与历史不符的地方介绍如下:

高适与李白相识时不是小青年

高适与扬州渊源深厚,前几年我接触到了高适的诗文,了解了他的人生境遇后,产生了兴趣。我越是深入他的内心,越是产生强烈的***鸣,于是立志研究高适。

曹阳春是江苏省作协会员,多年来致力于历史题材写作,与高适“相遇”后,他以此为课题,搜罗到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高适生平的史籍和诗文集,开始系统研究高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他今年出版的散文著作《大漠魂》中,就收录了五篇关于高适的历史散文。

在影迅并片中,高适和李白相识时不足20岁,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他誉明们的最早相识,据史料记载,是在天宝三载(744),那一年高适已经45岁了。曹阳春介绍,那一年夏天,高适和李白在梁宋相遇,在场的还有杜甫。当时,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了。

这期间,高适与李白等人唱和,写了《同群公秋登琴台》,还写了《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以李白的诗名,以高适、李白、杜甫的关系,他们三人不可能同时‘屏蔽’了前面20多年的交往,不可能一点点诗文、史料都没有留下来。

两人“扬州一年之约”不存在

影片中,李白与高适有“扬州一年之约”。曹阳春经考证后认为,高适自开元九年(721)离开长安后,到开元十五年(727),一直居住在宋州,从未来过扬州。这期间,经常与他纵酒高歌的是韦参军和庞十,并不是李白,所以根本不存在“扬州一年之约”。

影片中高适和李白一起游历荆襄这段描写也是错误的。“开元十五年(727),高适与他的好友梁恰一起游历荆襄,前后两年左右,这个时候,高适还不认识李白。高适后来写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和梁恰的《观汉水》均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