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 考 网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古义:原野。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音cān,验,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4.假舆马者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一种贵重金属

2.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三、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3.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XX,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4.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同学们复习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不够准确,断章取义或者脱离句子解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容易漏译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翻译过于生硬、句子不顺畅;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只从句子表面意思去分析,没有结合文章主题或者写作主旨去理解;结合文段谈自己的看法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材料而导致说服力不强或者表述不太清楚。

 一般有默写、解释、语段阅读等题型。对文言文的复习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归纳、理解才能胸有成竹。

 对默写、加点词解释等题,学生自我感觉大多良好,但事后发现往往是错别字扣分。要杜绝错别字不仅要在平时规范汉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字词的含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记得牢,写得对。

 文言文语段的理解,重在理解,不要满足于会做课后习题。把文言文语段当作现代文语段一样来分析感受,尤其是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要透彻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类型大致有记叙类文字、议论类文字和说明类文字。

 1.记叙类文字:比较常见的有叙事散文和小说。叙事散文叙事结构较松散,因此把握中心是难点。这类文章阅读的重点是理解形散神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先理清楚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再分析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或者这几件事内在有何***同点,找到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焦点就找到了文章的神,也就是平时说的中心思想。小说阅读重点要把握的是人物形象。言行随心而生,小说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反应了人物的'内心感受,我们要能透过表象看其本质。记叙类文字的阅读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与理解,而其写作意图往往由浅层到深层,同学们们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多问几个还有吗,要能揣摩到其深层次的内涵。

 2.议论类文字:关键要理清论证思路。一般我们接触到的论证思路有两种,一类是演绎型的,一类是归纳型的。演绎型的议论性文字要理清楚作者用了哪些论据,用什么样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其论点;归纳型的要理清楚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用了哪些论据如何一点一点加以证明的。把这条思路理清了,那么针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而出的题目基本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3.说明类文字:阅读理解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作者可能从几个角度加以说明,也可能从多个层次加以说明,要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近年来,文体界线逐渐淡化模糊,各文体间往往形成交*。最常见的即议论性文字与说明性文字相结合。阅读此类文字,首先要把握住说明部分所说的事物特征以及议论部分所议的道理,然后把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看看说明部分与议论部分内在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其真正的写作意图。

 表达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作文所占比重较大,一向广受关注。近年来作文一般为命题型,提供一定的写作思路.文体不限.由于议论性文字需要严密的论证思路,往往不太容易把握,建议同学们以写记叙类文字为主。希望同学们的文章能够真正抓住生活常态,体现真实情感。这建立在学生对生活善于感受,勤于思考的基础上。不要仅仅在作文形式、结构上推新,而忽略了对其内容本质的挖掘。在此建议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整理出你觉得有些感触的小事、片段,仔细思考、品味这些小事、片段,看看有没有值得一写的素材,对这样的素材可以加以收集、整理,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写作素材。如此这般,临到考时就不怕无话可写,避免用俗气的材料、讲套话了,而且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的事更容易写出真实的情感。外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只是锦上添花罢了,重要的是用心写作,以情动人。

5.高一上学期语文基础知识点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