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西风不相识

西风不相识

深夜十二点,竟毫无睡意。窗外的大树,在晚风中摇曳,发出细微的沙响。长长的树枝张开手臂,末端正好延伸到我的窗口。打开纱窗,伸手就能够碰到这份盎然的绿意,而我,此时此刻,缺少的是那份承接的喜悦。

不知为何,心里的某个地方像是有个洞,空空如也。心里某个地方又好似有块石头,让我喘不过气来。究其原因,竟是为了白天的事情。

作家“三毛”在她的《撒哈拉沙漠》里,提到过一段关于她少女时代到海外求学的经历,文章名字就叫“西风不相识”。她在文章里说道:初到国外,她以极好的教养来对待那群金发碧眼的室友。因为临行前爸妈反复叮嘱过:你踏出国门,言行举止就代表着你的祖国,我们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要如何如何,于是三毛牢记在心。

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个人素养差异,三毛的好教养没能得到室友的尊重,大家都觉得三毛很好说话,而且无论让她做什么她都不会说一个“不”字。于是纷纷说上几句好听的,整日对她呼来唤去,甚至还要三毛替她们背黑锅。三毛一点也不快乐,于是在又一次的栽脏陷害后奋起反抗,用棍棒告诉她们:我可不是好惹的!

从那以后,她对待室友的态度也不再是谦卑,而是毫不客气。那群女孩儿反而对她越发恭敬起来。最后三毛总结道:教养也是要看人的,跟缺乏教养的人谈教养,那就是犯傻。

以前我把这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看,觉得它离我很遥远。随着年龄的递增,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一些人,无论你做得有多好,却总也得不到认同,反而被奚落。你的善良,也被理解成了软弱的表现。

看来,无论是在异域还是在本邦,都存在“西风不相识”。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对待同一件事物的态度就会不一样。求同存异,是一个团体的普遍现象。但是愉快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过还好,无论什么圈子,总有一些跟我们心灵相通的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也就是说:你的努力,总会有人看到。你的善良,总会有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