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钟内完成一篇50分零涂抹的800字作文,这是我高三那年的常态。
高考结束后,我再也没有这样高效写作过了。后来上大学选了生物科学,也很少有机会写文章,直到现在,研二了,身边接触到各种大神以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同的特点,喜欢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知识,并且善于公开分享,所以我又重新拾起来了写学习笔记的习惯。
我18岁那年究竟是怎么训练到写作文的巅峰时刻呢?现在自我总结一下。
首先这个巅峰的评判标准有好几条:
我清楚的记得高考时我为写作文留下的时间一般是35分钟到40分钟,当时每做到作文题我就会先抬头看下表,估摸一下时间分配,然后,心里一惊又默默搓搓手,赶紧看题目。最常见的是议论文,那时候我能从读题目理,解素材,构思文章,到联想论据,分段落,到最后写完只花35分钟,必须控制在这个时间内,因为到点就收卷啦。
高考作文会有一个主题给你,这就划定了一个范围,告诉你不许跑的太偏。
有规定的范围,反而有很大的好处,就是你首先有了目标,不是漫无目的地去搜索海量的素材,你就不容易被其他无关因素打断,会更加快速的找到相关的可以用的内容,这也就是在工作了以后,有些人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他们不为无关信息干扰,不管这些东西以后多么有用。
高考作文是要用0.5的黑色签字笔手写的!800个字,你能保证一个拉拉抹抹都没有吗?一开始,我觉得完全不可能,因为我一句一句地去想,有时候写错字,或者思路断了,或者刚写过的那一段跟现在的这一段顺序应该换换,或者不啦不啦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零涂抹是很难的,但是能做到吗?当然可以!这全部得益于我的狮子座强迫症英语老师!
我们先从150字左右的英文作文练起,考虑好结构,开头,中间的分条论据,结尾,这样就有了一段的内容分配,100多个字,还是能做到的吧,这样练了一个月,几乎可以做到零涂抹,然后我在写语文作文的时候,也形成了同样的习惯!
800字差不多可以分为5段,开头一段引出论点,中间3段分论据,最好有小标题,最后来一个结尾总结,前后呼应,完美!每一段都想好了要写啥,这样,就减轻了压力,接下来,每次只考虑一段要写的内容,一段差不多200字,零涂抹又进了一步。
一次想好一段的内容,而不是只想一两句,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连贯性非常好,不至于写完上句不知道这句写啥;思路通畅了以后,更不容易写错字了,速度也提上来了,时间更好地控制住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很难回到巅峰时刻呢?我问问自己ヽ(≧Д≦)ノ
首先,没有老师约束我的行为,也没有考试约束我的时间,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扣手机,看短视频,刷知乎,玩微博上,就这样不知不觉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一上午嗖地一下过去了,晃过神来,哇!11点十几分了,又该点外卖了……这是我上个学期的典型日常。
另外现在每分钟都有零零碎碎的新闻,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拒绝无聊的推送。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就非常有原则,专门驯化自己的手机,让它只推送和生物信息学相关的推文,其他的一律不点,这样长期下来,手机推送功能居然就被他驯化了。这才是掌控手机,而不是让手机掌控你。学会了么...
什么都想做,却总是收藏点赞退出一气呵成,一年来,什么都学,却什么都不精。看孙子兵法,有一点触动,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在这个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厚积薄发,要有耐心,并且要付出时间。三心二意,就容易被各种诱惑吸引,今天这个赚钱,你就去学这个,过了几天,那个又火起来了,你又跑去做那个,那你的学习什么时候是个头哇?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的同班同学,每周末坚持去自习室学习,我都觉得自愧不如。在宿舍,永远看不到别人都在为梦想做多大的努力,而自习室,每天都有辛勤奋斗的学生,还有抽空学习的员工,不自觉地就会被他们感染到,自己才能有动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驱动力,有时候,是别人给的。
好的,想明白了这些,我就知道了,为什么我可以浪费2小时随意浏览却不愿意花40分钟写一篇高质量的总结了,明天开始,坚持每天的学习记录,向18岁的自己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