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陈夫的作品赏析

陈夫的作品赏析

《清高》诗理鉴赏

陈夫作品因创作风格纯粹而颇受纯文学志同者们喜阅,其中诗歌作品《清高》传播甚广,该作是其于1994年大学时代创作的作品。在神州先生《浅谈陈夫作品《清高》鉴赏的几个层次》 一文中解读下:

进入一首真正的好诗,有如一次心灵的涅槃,不仅能让人产生深深的***鸣,有时还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写作风格 。

记得很久以前,我读到了一首 陈夫 先生的《清高》,此诗堪称现代诗的典范,曾被武汉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馆永久收藏!

《清高》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语言,看似平淡,却展现出中国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范,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回味起来,仍然余味无穷。一首诗,为什么能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鸣?许多现代诗,为什么难以达到如此的境界?我想了许久,觉得许多人光顾着写诗,却没有真正理解诗歌要达到的几种境界!下面,我想就诗歌鉴赏的几个层次,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欣赏一下陈夫先生的这首《清高》吧:

摆不出独特风格

一棵小草便是我的偶像

静静地品一次雨露

轻轻地弄一回风头

便明了自己的位置

说不清一生成就

一朵白云便是我一身的风范

潇洒地走出记忆

带去一片青天

便知晓自己的全部

道不出真正的风流

一支青竹便是我无悔的诗----

富有是我来世的缺陷

清高是我处世的随缘

我不愿作任何修饬

一首诗的诗味往往集中于诗的意境之中,而这种意境又表现在诗的抒情美和音乐美之中。

就抒情美而言,是指诗在内容上要有情味和意味;就音乐美而言,是指诗在形式上要有兴味和韵味。概而言之,鉴赏一首诗的好坏,要分四个方面:情味、意味、兴味、韵味。

下面,我想就《清高》这首诗,谈谈诗歌鉴赏的四个层次----

(一)情味

人们常说,诗人是感情的奴隶。一首真正的好诗,必定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也只有这样,诗歌才能打动人心。

“ 一棵小草便是我的偶像”

“一朵白云便是我一身的风范”

“一支青竹便是我无悔的诗”

《清高》这首诗,以“小草”为偶像、以“白云”作风范、以“青竹”当诗心,一下子就抓住了文人的清高心理,表达出文人心中那种不染俗尘、倾心淡薄的精神境界。正是这种融汇于诗歌中的情味,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一颗多情而孤傲的心,虽然语言平静自然,没有丝毫修饰,但很容易让人产生***鸣。

(二)意味

古人说过:“诗言志”。何谓志?志就是诗歌的意味,是诗人要表达的理想、信仰、人生经验、生活智慧等等。诗歌拥有了意味,才会变得俊秀而深邃。

“摆不出独特的风格”

“说不清一生成就”

“道不出真正的风流”

诗人用三句话表达出心中的迷茫和忧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也是许多人的困惑之处。是啊,对于作者而言,对于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而言,“富有是我来世的缺陷”!这是诗的意味,也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叹。然而,对于情感的文人来说,富有虽然是一个缺陷,但他们追求的是另一种精神的境界,那就是:“清高是我处世的随缘”,他们不仅不随波逐流,而且“不愿作任何修饬”!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态度已表达得淋漓尽致,而那句“不愿作任何修饬”,与名诗“轻轻的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韵味

诗之所以也叫诗歌,就是因为诗有音乐之美,而这种音乐之美,就是诗的韵味。韵味表现在诗的节奏和音韵中。

《清高》这首诗,在韵味的把握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全诗语言轻盈飘逸,虽然没有明显的韵脚,读来却自然纯朴,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感觉。

“静静地品一次雨露

轻轻地弄一回风头”

“潇洒地走出记忆

带去一片青天”

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上看,诗的节奏感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吟诵起来,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四)兴味

兴味是指一首诗的语句构思和表现手法,它是提高诗歌艺术趣味的必要手段。

《清高》在整体上可划分三段,每一段都以一种近似“无奈”的语句起兴:摆不出......说不清......道不出......而这种兴味暗示着下面该“怎么办”的诗味。这种语言上的落差,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的情感跟随作者的节奏而变法起伏,让整个诗篇给人一种探测不尽的寓意和感悟不完的诗意。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是为了营造人类的精神家园而降临的。现代诗的肤浅使得许多人忘记了诗歌本应具备的情味、意味、韵味和兴味。许多人写诗,一味追求华丽的辞藻,晦涩的语言;一味注重风花雪月,离愁别恨;一味无病呻吟,玩弄文字;一味盲目吟唱,扮鬼吓人......

读罢陈夫先生的《清高》,我们知道,在这个充满诗和诗爱者的国度里,新诗并没有丧失崇高的品格,我们依然可以听到诗歌呼唤诗人真实还原的声音......

《艺乞》语文品读

作者通过对这一群“艺乞”的生活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进行了大量的了解,并亲身深居暗湿地下室与他们***同生活作以体验与感受,为作品真实反映这一群北漂者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追求打下了基础。原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张宇对《艺乞》可谓作出了全面详实的语文解读与评点 :

《艺乞》是短篇纯文学作品,节选自陈夫的散文《北京市井厘录》 ,是发表于2008年《散文》月刊的散文作。《北京市井厘录》一***由三则哲理品文组成,即《路》、《公交厘话》和《艺乞》,其中《艺乞》是最能引起北漂者反思的一则作品。

原文:

站在趋近北大的天桥下,我总不免想到某影片中一手抚吉它的流浪艺人在高歌艺乞:“前方啊没有方向,身上啊没有了衣裳,鲜血啊渗出了翅膀,我的眼泪湿透了胸膛……”。而如今,孰不知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挣扎的这位北漂艺人,是坐在北京三里屯的某个酒吧在享受成名呢,还是仓皇地走了麦城?

或许朋友们已经嗅觉到,我此刻所指出的艺乞,决非只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那些以艺谋生的酷似拣食吃的家伙们,更是一群真正为自己的某种艺术信仰甘为乞客的奋斗者。

正因为胸腔中的这股难以安分的艺术信仰,促使如云的各类艺者勇于以乞客的膜拜姿态直身于心中的大乘之都——北京“取经论道”。事实上,这一被常人或可认定为艺觉发达导致“神经质”的人群,所表现的一种虔诚确令他们身陷泥沼,如乞残喘过活。所以,这一群犹如修行的僧侣尼道之士,在皈依艺术之教后,苦心善身终得正果者屈指可数,而途中因气术平庸、身体不适还俗者,却亦比比皆是,然后,艺乞们如此惨痛的结局并没有给他们本身带来什么影响与打击,或许他们就是在这种若有若无的生活空间里,发现与感觉着自身的呼吸与存在。其实,这些艺乞完全可以在各自的土地上过着悠闲的艺术家式或教育家式的安乐生活,然而很不幸的是,他们似乎很厌倦那样的生活。这些艺术的崇尚者们,为了修得正果,而甘愿蛰居在北京那些低矮破烂的怀柔农舍或北大、北影厂等暗湿的地下室内,不时叨唠着老子李耳的经典道文:“知我者稀,故我者贵”,便象梁实秋那样快乐地堪受篦宅之“趣”,又学着当年老迈的齐白石在北京那样去街头卖点小画,来聊补生活之饷,却倍感成就。这一切在常人看来简直是疯子的行为,而在他们眼中,或许比一种悠闲的艺术家式或教育家式的安逸生活要强的多。

艺乞们不愿离去,在京城脚下,他们还在继续张望着,渴盼着,徜徉着……

在他们的焦虑与期待里,我不敢悖疑他们的艺乞虔诚。然而当有一日,若某个艺乞一不留神被加冕后,我们最好是听一听艺乞群中混杂的唏嘘——惆怅、兴奋、忌妒!于是,我毫不枉言的断定一些艺乞心中燃烧的不是艺术的圣火,而是贪婪的欲念。至于他们的贪婪与忌妒,当然是不会迁怒在富翁式艺乞孙红雷身上,即便他当初站在中戏门口,纯粹一个傻冒,但绝不会放过只学过几招把式,要貌无貌,论才不惊的寒酸式艺乞王宝强。然而,正是这种贪婪与忌妒却让这些心术不正的艺乞们又从平民概念中发现了自身体内的奇才,重拾了希望,并深信一天终会走出篦宅,坐在三里屯酒吧的吧台前高雅地享受法国红酒。

北京的艺乞们依然保持着一种常人难以想像的生存方式,出没在北京的街头巷道,即便没有画去卖,没有歌去唱,没有戏去演;即便前方没有方向,身上没有了衣裳,鲜血渗出了翅膀,眼泪湿透了胸膛。

今天的北京俨然是个梦,它装点着自己的信徒,而它的信徒们又装点与支撑起所有人的“北漂梦”。然而,梦终归只是梦,最好还是把它当做一个梦,你却应为躲过此梦而雀跃。

考点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核心提示:艺乞者的梦与现实

9.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说:“北京的艺乞们依然保持着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存方式。”请结合 全文概括他们的特殊的“生存方式”。

解析:该题目的重点在于“难以想象”,要解答该题目需要注意联系前后文中“艺乞”的表现,尤其不能忽略文中对他们的精神状态的描写。

答案:①吃住的条件非常艰苦。②善于为自己的生存找到精神的依托。③相对鄙视艺术家式或教育家式的安逸生活。④对艺术或者非艺术的追求充斥着狂热。

10.联系全文看,作者描写的主要是什么样的艺乞?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又有怎样的不同?

解析:首先要抓住行文的主要切入点——影视作品中的“艺乞”,然后分析作者写作的重点——“北漂”中的艺乞,从中概括出作者的态度。

答案:①靠艺术寻求物质、以艺谋生的,作者虽没有明确的表达,但多少表现出了默许与同情;②为某种艺术信仰而甘为乞客的人(北漂),作者对“终得正果者”的艺术才能给予肯定,对贪婪名利甚或怀有嫉妒的艺乞则是给予了否定。

11.本文是一篇包含着情感与理性的议论性散文,试从表达方式的特点上和行文构思的角度作一简单赏析。(★)

解析:解答这类试题最好结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文写作的重点,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作者使用的具体手法。要形成“手法+内容+表达效果”的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

答案:①表达方式:全文采用了议论、抒情与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写准确、记叙简 明、议论点睛,巧妙地刻画了艺乞们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理性批判。②行文结构:

文章采用了形象描写为开头与形象描写为结尾(倒数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的笔法,刻画了现实中艺乞的处境;又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点出“艺乞”的两种结果,再描写他们的生存现实,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有一种层层深入的感觉。

12.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梦终归只是梦,最好还是把它当做一个梦,你却应为躲过此梦而雀跃。”然而又有人说,人们不能没有梦。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梦”呢?

解析:解答该题目首先要明确“梦”的含义,梦就是梦想,就是追求;其次要注意辩证思考梦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关系,主要强调梦不能脱离现实。可结合作者对艺乞的生活现实的描写以及文中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联系自己追“梦”的成败经验进行辩证思考。

答案:梦就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人们不能没有梦;但是梦也要符合客观现实与自身的实际,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甚至成为人生的羁绊。

《艺乞》作品在本版本的语文解读中其实并不能令读者有一种完全的尽兴之感。通过作家以极其冷峻的思考和笔调,对为了求得功名的一批北漂艺人们在北京的生存状况及其心理进行的入微、深层的刻画,我们更可以清楚的看见一群北漂者们正活在湿暗的环境里,带着自己的成名信仰,不经意的一个“艺乞”被冠冕,便会带来连番的唏嘘与精神之力。追求艺术,还是追求名望,他们一路上最终自己混淆了自己的视听,变得模糊,几成扭曲。或亢奋、或低落,“惆怅、兴奋、忌妒”成了艺乞们的日常心绪,然而他们“依然保持着一种常人难以想像的生存方式,出没在北京的街头巷道,即便没有画去卖,没有歌去唱,没去演;即便前方没有方向,身上没有了衣裳,鲜血渗出了翅膀,眼泪湿透了胸膛”,也不愿离去。他们仍在京城的脚下“继续张望着,渴盼着,徜徉着…… ”。

作家在对北漂艺乞们的生活与价值追求上不乏肯定,但也同时告诫人们一种闲适的心态既好,类似的“艺乞”实不应去应和去苟同。因而作者在文章结笔时坦露“今天的北京俨然是个梦,它装点着自己的信徒,而它的信徒们又装点与支撑起所有人的‘北漂梦’。然而,梦终归只是梦,最好还是把它当做一个梦,你却应为躲过此梦而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