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在卫国待的时间最久,将近10年,第2个待的时间长的就是陈国了。他在陈国待了三年,这三年,孔子的生活虽然无忧,但是自己的志向却是一直难以实现!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决定聘请他。但是前往楚国必须经过蔡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孔子和他的学生遭到了陈、蔡两国大夫们的阻挠。他们害怕,孔子去了楚国,会给自己的权利带来威胁,于是便指使人将孔子和他的弟子围困在荒野之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蔡绝粮”。即使陷入如此孤绝之境,孔子依然不忘,对弟子们在思想上进行道德教育。
? 陈蔡绝粮期间,孔子的大弟子子路,非常的怨愤,他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路认为既然我们是君子,是德行高尚、理想纯洁、仁慈博爱的君子,我们就应该在这世间处处行的通啊,难道我们这样的君子还会遭遇如此困境吗?(指陈蔡绝粮)
? 孔子回答的非常简单。君子本来就应该是常常走投无路的呀!不能认为自己做了好人就会有好报。孔子想告诉他的弟子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做君子也不一定处处都能行得通,处处都是受欢迎。恰恰相反,正因为做了君子,他讲道德,讲原则,追求进取,却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他是常常被掣肘的。我们做君子,只是保证我们在道德上成人了,但是却不能保证我们做了君子一定会成功。当道德和成功相互矛盾的时候,我们是要选择一次高尚的失败,还是要一种下流的成功呢?
孔子认为,君子以成人,作为最高追求。而小人呢,往往不择手段去追求成功。君子当然也追求成功,但是君子在追求成功的时候,绝不以人格的丧失作为代价。在成功和成人之间必须做出选择时,他也一定选择首先保有人格的尊严。而小人正相反,小人一旦在他的欲望不能实现,在他的事业不能成功的时候,可能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没有方向,没有原则,无所不为,也可以这样理解,小人不达目的,善不罢休。
? 为了解弟子们对道德问题的认识程度。孔子分别和子路、子贡以及颜回进行了个别谈话。三人当中孔子最满意颜回的回答。颜回认为,君子就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行自己的“道”,不被容纳也没有关系,君子就是要坚持本心呀!如果是因为自己的“道”没有修养好,自己的仁德、政治理想不够完善,那我们是应该进行反思,现在问题不在我们本,而是这些诸侯大夫们不能够理解我们的“”道”不用我们的“道”,所以问题不出在我们本身,为什么要担心?为什么要改变呢?不被他们容纳恰恰能显示出君子的本色。
? 道德不是幼儿园老师手里的那朵小红花,也许在我们成人的世界中,终身都等不来奖励自己品行良好的小红花,那我们难道就不做好人了吗?君子固穷,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我们现世之人,也能在迷失自己的时候找到自己的本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