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二四14. 张文海. 《读(伊索寓言)》阅读赏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1) 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说起话来很逗.《伊索寓言》虽然年纪很老,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发人深思. 本文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二感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钱先生的文章不落窠臼,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和发挥,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读来令人感到兴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或讽刺八面玲珑、趋炎附势的两面派;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虫”“嗜血者”;或劝人力戒贪得;或嘲笑“只管高处看,不管脚下结果”的人;或说明实质是掩盖不住的,孔雀的羽毛虽然美丽,却不能代替乌鸦的躯体;或鞭挞那种自我安慰的“阿Q 精神”;或规劝人戒之在贪;或讽刺那种不顾付出,而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寻找种种借口的行为;或哀叹自欺欺人的行径等等. 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孩子们读寓言的目的是在于使孩子们具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区分公平与不公平、邪恶与正义的能力,以使长大以后能够很好地生活.此文的深意,就在于此. 钱先生学贯中西,其散文的语言堪称精典.此文经大作家的操笔和运用, 语言的价值大大提高了.他赋予语言新的生命,而不只将它搓搓捏捏,使之有力一点、用法多样化一些而已.大作家不在乎去创造新词,而是致力于丰富自己所用的词语,使其含义和运用更有分量,更加深刻.他们以审慎的态度、巧妙的手法给语言带来不寻常的气势.这种天赋在普通人当中是多么缺乏啊! 我们只须读钱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便可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本来《伊索寓言》是由搜集的三四百个古希腊民间流传的散文体动物故事组成.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精练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描写了一个个动人传神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加之钱先生在原意基础上的扩展、引申和发挥,不仅对故事有了新见解,而且还会激发人的奇思异想,使本文的思想更具有深刻性.其语言有以下鲜明的特色: 1. 幽默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是钱先生散文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它通过影射、讽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揭示生活中不合情理和乖讹之处,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善意批评某些社会现象. 例如:在分析人事关系的普遍性和年辈资格问题时说道:“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又说:“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评得不留情面了.”还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等等.这些读《伊索寓言》有感而发的议论,深刻地揭露了在年辈资格问题上的厌恨、嫉忌,进而哀叹我国古代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沦丧,引人发笑,发人深省. 2. 针对当时现实生活中错误、荒谬或腐朽的东西,运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通过比喻、反语或夸张的手法,突出可笑之处或矛盾所在,达到贬斥、否定和批评的目的. 例如:文中所述“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讽刺当时有些权贵,发迹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自我吹嘘和人前炫耀的情态;再如“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把《伊索寓言》中的蝙蝠行骗的方法反过来施用,用反语讽刺某些人傅粉施朱,附庸风雅,以贪图富贵荣华、名誉地位的丑恶行径.又如:“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学家就有很好的借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作者从“上”字产生感触,生发开来,针对当时一些官僚政客上台下野之际所表现出来的丑态予以有力的讽刺和揭露. 3. 本文具有寓言本身的语言特点,即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策和激励.本文在有感而发的议论中,或反问,或延伸,或换位,或生发,或换质,突破原意,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其语言也充分体现了寓言的风格. 例如文中写道:“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故事的原意在于指出有的人求而不得,反过来安于现状,不再追求的一种心态.钱先生的思维生发,认识独特,揭示出有的人言不由衷,言人人殊,其实掩盖着自私自利的灵魂, 进而扩展喻为“与其羡葡萄,不如造梯子”的思想.再如“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根据“驴子和狼的故事”,由拔刺想到治病,又从治病想到医生,再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产生“医生也是屠夫”的联想,进而揭示“狼终究是狼,任何时候都不会发善心”的道理. 散文蕴含的深意,读来也会产生一些疑点和难点.例如本文开头,认为古代是“小孩子”, 现代是“老年人”.这是从什么角度得出的认识? 文章结尾,作者又和卢梭唱反调,钱先生和卢梭的观点各是从什么角度得出的?“小孩子”是简单天真好,还是复杂“狡猾”好? 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疑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一一解析. 一般人是从时间先后来定老幼的,钱先生则从知识累积的多少来定老幼,比起简单地按时间角度考虑,更准确地把握了老幼的本质,所以钱先生的新见解能够言之成理. 卢梭从孩子们“羡慕狐狸”的事例出发,认为读寓言“有坏心术”,所以要不得.钱先生从寓言一般是静止地简单阐述某个道理的普遍现象出发,认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所以要不得.他是从大人所面对的社会为出发点的.卢梭考虑的是孩子们的现在,钱先生考虑的是孩子们的将来.二者由于出发点不同,所以,结论也完全相反. 至于最后一个疑难点,可提出来供学生讨论,据理辨析,无论持何种观点,必须讲清楚出发点,即认识问题的角度,不要流于空洞的说教.只要针对性强,就是好的见解,不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建议课外参读《伊索寓言》和《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文融广博的知识与新颖的见解为一体,应从发散思维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析语言蕴含的思想内容,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本文来源: 我爱语文[ /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 52yuwen/Article/Class1/Class2/200708/12436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