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当代美国诗坛,说到佛教禅宗影响至深的诗人,除了加里.斯奈德、艾伦.金斯堡等著名诗人外,出生于1953年女诗人简.赫斯菲尔德也是一个深受佛禅思想影响的诗人。她迄今***出版了《十月皇宫:诗》、《心的生活:诗》、《给的糖,给的盐:诗》以及2011年的《来,小偷》等7本诗集。出版散文集《九道门:进入诗的意境》,翻译并出版了由日本近代浪漫主义女诗人小野小町(Ono no Komachi)以及和泉式部(Izumi Shikubu)的爱情诗集《墨黑的月亮》。赫斯菲尔德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T.S.艾略特诗歌奖决赛,并获“诗中心书奖”(The Poetry Center Book Award)和加州图书奖。作为中西诗歌的交流者,简.赫斯菲尔德,因其诗歌中独特的哲学艺术气质而被誉为“形而上的诗人”,一直被认作当代美国诗人的代表。
赫斯菲尔德的诗歌短小精炼,多以自然意象和生活意象为主题,体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瞬间的灵感。诗人及翻译理论家Rosanna Warren认为,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形式简单但主题意象深刻,语言简洁通透,体现了感觉的哲学艺术。她的诗歌涉及了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既有形而上的沉思,也有关于生态的话语,更有对日常生活和日常经验的细微描述。赫斯菲尔德的诗歌语言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沉思的新天地。更重要的是,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因佛禅思想的融入,时刻给人以一种顿悟,让人重新审视个人身心与自然界。浸润着禅思的诗歌贴近人的心灵,反映人的真实生活,时刻飘扬着一种内省、内观的声音。
2、 文学与文化研究
国内最早研究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及其诗学的是任教于香港大学、曾任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的钟玲。在钟玲对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学之系列研究中,专门对赫斯菲尔德进行了分析,比如赫斯菲尔德的禅修因缘,作品中反映的禅宗公案,以及她的禅修经验,此外,书中“生活禅与创作”一节,具体探讨了禅宗对赫斯菲尔德生活创作的影响。
《简赫斯菲尔德之声与禅悟中的现代性因素》一文章中,钟玲论述了禅悟修行对她独具一格的诗风形成的影响。她将其概括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避免外界的干扰、以“大我”取代个人瞬间的情感。除了打坐时的心无杂念、专一,作者还指出应该对日常生活中的极微小事物的观察。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能够使人们不被其他思想左右,从而避免外界的干扰,达到一种宁静轻安的境界。“自我去除”的写作方式,使诗人自己不占主导地位,而日常事物以及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大我”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自己的情感,作者认为赫斯菲尔德的“大我”映衬了“大的智慧”这一观点。禅学的精髓在于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开悟,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使人的心思流向一个前所未知的方向。这就好像掩盖的心灵之窗突然打开,一股新的感情之流暗涌而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样。
国内对赫斯菲尔德的研究还有其部分诗集的译介和一些简单的述评,如舒丹丹的《别处的意义:欧美当代诗人十二家》一书简单的提到了赫斯菲尔德的诗歌风格、诗歌的渊源等。
尽管被誉为“当代美国最著名诗人之一”,赫斯菲尔德在我国学界却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对于中国大多数学者和读者来说似乎有点陌生,迄今为止,将其作为个案研究的还未出现,有关她的诗歌与佛禅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也只集中在钟玲一家之言。钟玲从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学关系的大框架进行建构,把赫斯菲尔德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缩影,从而研究她的禅宗情结在诗歌中的体现。比如,探讨了赫斯菲尔德在吸收学习禅宗后所带来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其中包括融入诗歌中的公案、禅宗故事,作品中采用的中国禅宗的“单遣法”思维,以及需要有偶发事件触发的开悟等。这对于我们认识赫斯菲尔德诗歌中的佛禅思想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国内研究对其诗歌中体现的佛禅思想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并未涉及。不论是佛禅的整体观还是无我论的思想,都可在其诗歌中有迹可循。因此,对赫斯菲尔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3、诗学与美学思想研究
国外对赫斯菲尔德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结合诗人的主要诗集作品,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诗歌特点、思想。下面将其特点归结为三个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自我消除以及世界万物处于普遍联系中。关于赫斯菲尔德的诗学与美学思想研究主要采取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力图揭示其诗歌背后的思想。
在《另一个地方》一书中,作者讨论了赫斯菲尔德诗歌中体现的联系观。她认为在其诗歌中,世界是紧密联系的整体:鱼、鸟、水与人类,人与他人,个人与大千世界。然而人类忽视了一些小动物,把它们的存在当做理所当然。这种整体性体现为一种连续性:诗人与世界的连续、痛苦与欢乐的连续、生与死的连续等,这些和佛禅思想中的“因果轮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死,新的生活新的开始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一切都将归于尘土。生命皆关联,生命乃一体。此外,作者提到的“通过沉默与寂静把自我排除在外”,从而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无我”在诗歌中的参与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优美。
Mark A.Eaton细致全面地概括介绍了诗人的大部分诗歌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赫斯菲尔德诗歌的全景图。他特别分析了赫斯菲尔德诗歌中的自然描写,认为诗人的沉思源于她对自然的喜爱,并其将其诗歌中的自然观归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诗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界的关注,而且还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责任感。并通过“沉思的静默”这一思考方式展现一种开悟。
Tony Hoagland指出,赫斯菲尔德的诗歌采用间接的写作手法论述了禅宗思想,诗歌把瞬间的支点揉进诗歌当中,令人自省。文中,作者提到了“非我”,瞬间的非我可以给他人带来自由与空间。文中还提及了诗人的写作技巧,其中诗人善于使用“无言”以及沉默寡言的艺术也有着佛禅思想中“无我”的韵味。Peter Harris探讨分析了赫斯菲尔德的禅修经历与她的诗歌创作的关系,认为修禅经历给她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诗人更加突出的是自然的重要性。此外,诗歌中也体现了世界固有的整体联系以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我们无法避开世界的晕染,而诗歌的任务就是发现创造并建立已经破碎的联系。“去中心主义”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纵观国外对赫斯菲尔德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者聚焦于其诗歌特点,比如指出其对人与自然、世界万物处于联系中的关注,有些学者虽也探讨了禅修经历对她诗歌诗歌创作的影响,但并没有注意到其诗歌的特点与佛禅的具体关系。笔者认为,赫斯菲尔德不仅将佛禅经历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其诗歌特点与佛禅思想中的整体性、无我论也是遥相呼应的。而对佛禅背景下研究赫斯菲尔德的生态思想也没有进行单独考察。Mark A. Eaton指出,赫斯菲尔德的早期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映衬了Cheryll Glotfelty提出的生态批评观――人类文明与物质世界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或许正是这简明扼要一说,为我们开展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点。
4、结语
简.赫斯菲尔德是当代美国著名女诗人之一,对她的研究有助于清楚把握美国当代诗坛的动向,丰富深化国内对诗人的研究。充盈于诗歌中的佛禅思想,处处回响着我们熟悉的具有佛禅美学思想的声音,更重要的是佛禅思想强调的自然万物一体以及“无我”美德对现代文化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的消解有助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毫无疑问,赫斯菲尔德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中的佛禅思想一直在给予其创作的灵感,影响她的生活方式与诗歌创作。佛禅思想给美国文学作品带来一股冲击波,从她的身上我们也不难领悟到在美国当代诗坛,诗人所做出的新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契合,为追求一种新的创作灵感而做出的选择,在多元文化的今天,这也为各国学者提供了借鉴经验。在下一个阶段,赫斯菲尔德的诗歌、散文、作品中体现的佛禅思想以及佛禅思想背景下的生态思想应该得到更多更深的研究。探赜赫斯菲尔德诗歌中的佛禅思想为文学文化研究提供了又一例证。
简·赫斯菲尔德诗选
舒丹丹 译
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简介:
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1953— ),美国当代女诗人。1953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已出版诗集六本,散文一本及大量日本诗歌翻译作品。诗集主要包括《阿拉雅》(1982)、《关于重力与天使》(1988)、《十月的宫殿》(1994)、《内心生活》(1997)、《赐予的糖,赐予的盐》(2001)以及《之后》(2006)。曾入围全美国家书评界图书奖决赛,获全美诗歌中心图书奖、北加州图书奖、美国诗人学院奖金、国家古根海姆与洛克菲勒基金等诸多奖项。现居旧金山。
使者
某天那个房间,一只小老鼠。
两天后,一条蛇。
看到我进来,
它迅速地将它长条纹的
身体缩到床底下,
然后蜷着,像只温顺的宠物。
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进来或出去的。
后来,手电筒也找不到什么。
我守望了一年,
仿佛有什么东西——恐惧?欢喜?悲伤?——
进入到我的身体又离开了。
不知道它是怎么进来的,
不知道它是怎么出去的。
它垂在词语够不着的地方。
它睡在光线照不到的地方。
它的气味既不是蛇也不是老鼠,
既不是肉欲分子也不是苦行僧。
我们的生命里有许多
我们全然不知的开口。
穿过它们,
那悬着铃铛的兽群随意而行,
长腿,饥渴,覆着异域的尘土。
长久沉默之后
礼貌退却,
一缕鳀鱼似的微光
离开餐架上翻转的锅,
当月亮步出窗外之后。
一份晚来的自由,就在黑暗里。
残汤也已收拾。
差别至关重要。一只山羊
平静的脸应该叫作高贵
还是冷漠。恰当的冷峻与傲慢之别。
那不可译的思想必是那最精准的。
然而词语不是思想的尽头,它们是源头。
火棘与李子
去年秋天经霜的浆果还结在一棵树上,
春天已在另一棵树上温柔地开了花,充满希望。
从这扇窗子望出去的风景
几乎和十年前一样,甚至十五年前。
但今天早晨却像是
一幅更清晰更幽暗的自画像,
仿佛当我睡着的时候,某个伦勃朗或勃鲁盖尔
曾穿过花园,神情坚毅。
瓜与昆虫研究
一个奇形怪状的小葫芦歇在一片白色上。
旁边一只甲虫,一扇翅膀轻轻地搭上另一扇。
没有理由为什么这样。
画家本可以画一条虬曲的松枝托起一只苍鹭。
本可以涂抹一万尾鱼化作嬉戏中的阿罗汉。
它们两个在一起已穿越了多少世纪,
像一场漫长而本不太可能的
婚姻的两半在公园的长椅上相遇——
六十年了,有时候我还是觉得他像个陌生人,
老妇人假装抱怨。
山
此刻,山是清朗的,
在强烈的晨曦里。旋即,消失在雾中。
我重返杜甫,害怕从阅读里
再次抬头,会发现窗内的月光——
但当我眺望时,雾仍在那儿,
只是这远古的诗人鬓已斑白,
一只孤单的野鹅沉默着,蹒跚而过。
一首有两个结尾的诗
说到“死”,整个房间都冻结了——
甚至沙发也停止了挪动,
还有灯。
像一只松鼠陡然意识到正被人盯着。
连续说这个词,
事物开始前进。
你的生活呈现出
老电影胶片痉挛的质感。
继续说它,在嘴里多含一会儿,
它变成了另外一个音节。
一家购物中心围着一只甲虫的尸体打旋。
死是贪婪的,它吞噬着所有的生命。
生活是贪婪的,它吞噬着所有的死亡。
它们都不曾满意,也都不知餍足,
每一个都吞噬着、吞噬着这个世界。
生活的握力与死亡的握力同样强大。
(但那些消失的,那些消失了的亲爱的,噢,在哪里?)
秋天的热
秋天的热
不同于夏天的热。
一个使苹果成熟,另一个将它们变成苹果酒。
一个是你走出去站立的码头,
另一个是一匹瘦弱的凫水的马的脊骨,
河水注定每天都更冷一些。
一个身患癌症的男人为了情人离开妻子。
他走之前她拉直壁橱里他的皮带,
将衣橱里的袜子和套衫按颜色
重新摆好。那是秋天的热:
她的手将银色的搭扣与银色的放在一起,
金色的搭扣与金色的一起,将它们分别挂在
一个即将空了的壁橱的钩子上,
并把这当成快乐。
开花的野豌豆
每出悲剧都可以当作
一个成熟中的自我的故事来阅读,
每个角色都是灵魂的一部分。
喜剧也可以包孕其中。
缺陷常常是自我认识的缺陷;
有时是贪婪。因为这个原因,
一群鲱鱼的滑稽的光亮不会引向情节主线,
我们想象不出驴子或蜜蜂的悲剧。
平庸的现实面前,是平庸的失败:
饥饿,寒冷,愤怒,渴望,酷热。
然而有一天,一个小如野豌豆花的思想开放。
之后,不再介意做那次要的、几乎没有台词的角色,
不再介意扮演一个送信人去送那
人人都知道将到得太迟或被水毁掉的信。
那么,停在那棵无花果树旁吃一吃就不是什么过错了,
只是离去的理由。
是这样的:你曾快乐
是这样的:
你曾快乐,然后悲伤,
你又快乐,然后又悲伤。
如此继续。
你无辜或者你有罪。
采取了行动,或者没有。
有时候你说话,其他时候你沉默。
多半时候,你似乎是沉默——你能说什么呢?
现在差不多结束了。
像情人一样,你的生活弯下腰来亲吻你的生活。
这么做不是为了宽恕——
你们之间,没有什么需要宽恕——
而是像面包师一个简单的点头,
当他看见面包已成形。
吃,现在也成了一件只为别人做的事。
他们将用你或你的日子做出什么来
这不要紧:他们会犯错,
他们会怀念那错误的女人,怀念那错误的男人,
他们讲述的所有故事将只是他们自己的编造。
你的故事是这样的:你曾快乐,又曾悲伤,
你入睡,你醒来。
有时候你吃烤栗子,有时候柿子。
诺言
神秘地,它们来了,这不多的时辰。
神秘地,它们去了。
仿佛那混沌的大狗守护着我的心,
它向来无眠,突然间睡着了。
不是要唤醒任何宏大的事物,没到那样的程度,
只是从琐细中后退。
我凝望着蓝岭的群山,
我从溪流中饮水。像一颗小石子被抛离河岸。
无论我的命运将历经怎样的方向,我信任。
即使是贪婪的方向,甚至悲痛,也信任。
没有什么留待拯救,不是狂喜,也非险恶。
狗尾巴在它的梦里轻轻摇摆。
译注:蓝岭山脉,位于美国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