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3、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4、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后面)。是单音节词的,前面无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或词组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是状语后置。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其他几种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2、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百度百科-主谓倒装
百度百科-定语后置
百度百科-宾语前置
百度百科-状语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