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诗说 :
自古伤情是别离,黯然销魂断人肠。黄云蔽千里,魑魅盘三江。风雨时侵扰,何况雪与霜!忧思两地隔天涯,念念徒悲伤。
闲愁独不眠,移步临轩窗。送君如昨日,门前柳已长。岁月抛人容易去,海誓山盟终不移。他年许有重逢时,愿颜色、不异琼枝。
注 :
诗为江淹江文通所作,叹男女别离事。江淹大家或许有所了解,又或许曾有耳闻而今早已忘却,但提到“江郎才尽”这个成语,估计都恍然记起。
没错,他就是晚年才尽的江郎,也是写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那个人,也是写下《恨赋》的那个人。清人沈德潜评价他说:文通颇能修饬,而风骨未高。即所谓“风云气短,儿女情长”,魏晋南北朝多染此风——实际也不止那个时期,但凡文人都有这一面,不过是时势不同,环境将之放大或压抑了罢。
至于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就是一个女子与丈夫(也可能是情人、知己,但绝对不是小妾)长久分别了,想念得紧呐,眼前时常浮现当初送别的情景,还有因为担心,所以想到了他路途中会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在担心之余,又担忧彷徨,因为岁月催人容易老啊,希望他能早点回来,而我的容貌也像琼树枝一样维持着青春美艳。还有啊,我的心既然许给了你,就会像浮萍依附着水,菟丝缠绕着女萝一样,一生不渝。
这首诗可谓“一唱三叹”。怎见得?且听我细细说来:
一叹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唐人高适有诗云: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千里黄云”是什么呢?是漫漫黄沙,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沙尘暴。见识过的朋友都知道,那情景有多恐怖,那处境有多恶劣。风吹面如刀刮,沙扑面火辣辣疼,眼睛都甭想睁开,头也别想抬起来。一不小心,还可能被风吹走,被沙掩埋。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女子自然是忧叹不已,生怕男子一去不回。
二叹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宋晏殊有《采桑子》曰: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岁月不待人,这是一个无解的命题。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它成就一切美好,也毁掉一切美好,留给后来人无数感慨。
在脚步匆匆的岁月面前,女子忧思中猛然惊醒,看着眼前的垂露,不由得心生慨叹:送别他的情景历历在目,犹如昨天,可是时过境迁,不觉春秋代序。
三叹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元代刘庭信有《折桂令》云: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甚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这“好模样甚实丢抹”一句,可谓写实。这不,《诗·卫风·伯兮》就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句。这就是说,我有好的胭脂水粉啊,但是他不在了,我打扮、保养给谁看?
在这懒对镜奁的时光里,岁月悄无声色地在那娇嫩的脸上刻画琢磨,让它变得沧桑陈旧。所以呀,女子在感叹的同时,也希望时光能够稍稍留情,不要摧残她的容颜,让他们相逢时,依旧青春美艳。但她也知道不可能啊,所以唯有哀叹自怜。
或许有人就会想了,与其虚耗青春去等一个不确定的人,不如趁早另觅新欢,说不得还能找到一份更适合的爱情。但是呀,人总得有始有终的,不是吗?所以她表明心迹:此心如菟丝附女萝,浮萍依赖着流水一样,永不转移。
说多了,就此打住。下面选摘几首诗佐读:
遣愁·杜甫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注: 岁月无情催人老,这是无解的命题。所以,该做的事就抓紧去做吧,不要等到明天——明天不一定会来,就算来了,人也老了。
王孙游·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 :真的,不要等明天了!因为明日黄花蝶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