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赏月的诗句 - 描写梅花的五言古诗

描写梅花的五言古诗

 古人热爱梅花,因为它傲骨的精神,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我整理的描写梅花的五言古诗吧,欢迎参考!

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背景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非常郁闷。

2、咏梅

 萧绎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

 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赏析

 这是一首......

 看到这四个字,有人会猜到下面的话:短小精致的诗、耐人寻味的诗、情味隽永的诗......等等之类。

 然而这一回,他们猜错了,这里想说,这是一首无理的诗。

 确实,先不说诗,且看这四句里都有一个时间词,便用得无理。“今春树”?莫非去春去秋去冬就不是这树了?“前岁忆”莫非世上还有后岁之忆?“现日池”?“故年枝”?它们与今日的池塘、今年的树枝又区分何在?

 如此的组合,无理!

 也许作者想说,满树含着的梅花,已是今春的新梅,那年他与他那情人——谁知道呢?姑且这么假设吧——花前***酌、花阴倾心时的.梅花,早已匆匆谢去、化为尘埃,便如那人的飘然而去、杳如黄鹤,他伤感了,他想强调。

 也许他想说,那倒映着头上点点新梅的池塘,却一点也不肯跟着梅花的新生而起什么变化,花也谢了,人也散了。池塘却偏偏还是那年他们携手嬉鱼的模样,他伤感了,他想强调。

 也许他想说,变了的花朵和没变的池塘,都叫他触景生悲,叫他跌入回忆的大壑,而且只是对那年的回忆,他伤感了,他想强调。

 或许作者想说,他跌入了回忆的大壑,想要唤回那年的人儿,要唤回那年的梅。那人毕竟去了,那梅毕竟谢了。明明白白的事,他却固执起来,就是不愿承认。他不愿看到那新开的梅,却偏去凝视那吐生新梅的旧枝。花枝自然还是那年的风姿,可它也是给作者的慰藉少,给作者的凄伤多。他伤感了,他想强调。

 他伤感了,那也罢了;他想强调,那也罢了。他伤感了,就不许池塘是的今日的池塘,那才是无理;他想强调,就硬把花枝限定为往年的花枝,那亦是无理。他有主观感情,那也罢了。主观感情居然刹住了客观景物的步伐,那可是无理!

 短短四句,有今有昔,有人有景,有感叹有回忆,还不慌不忙插进四个时间词,说这是短小精致,自也不枉。诗是怀人之作,那人却唯有“忆”字略作提示,需从景物对比中去找。说这是耐人寻味,却也不枉,由花之换新对照出池之依旧,由池之依旧反衬出人之变易,感叹出花之如故,说这是情味隽永,更是不枉。然而,如此无理之诗,却生出了种种佳处明明白白摆着,则更是无理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