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赏月的诗句 - 描写“菩提树”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菩提树”的诗句有哪些?

1、身是菩提树。 唐 神秀 《偈一》

2、饭猿台上菩提树。 唐 皮日休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3、身是菩提树。 清 曾燠 《罗汉松》

4、菩提树杪碧阑干。 宋 戴应魁 《凌源阁》

5、菩提树下清凉。 宋 李石 《扇子诗》

6、僧腊菩提树。 宋 盛松坡 《乌石山僧舍》

7、狸奴倒上菩提树。 宋 释如珙 《偈颂二十首》

8、驴年斫倒菩提树。 宋 释绍昙 《偈颂十九首》

9、善护菩提树有年。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10、誓坐菩提树。 宋 释智圆 《湖居感伤》

11、佛国菩提树。 宋 舒邦佐 《隐几》

12、我惊唤作菩提树。 宋 唐仲友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

13、一尘不惹菩提树。 宋 杨公远 《次文长老》

14、庭前双树尚依然,何处犹参无树禅。

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作者:方信孺 (宋)《菩提树》

一、"菩提"简介: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二、菩提山

菩提山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渡舟镇境内,处于长寿城市发展区的中心区域,陆路距重庆主城区63公里。菩提山由西山之望军山蜿蜒至八颗镇分水岭,过麻柳冲岩向东南行4公里,有一山突起,海拔598米在渡舟镇境内,距县城5公里。此山巍峨壮丽。山顶中凹,似一盂仰置。山上筑寨,寨中有庙。寨上井水永不枯竭,其味甘美。

三、菩提山特色:

菩提山名字的由来据《长寿县志》记载:因菩提达摩至此,故名。

明代正德丁卯(1507年)春二月,县进士戴锦认为"东则日出而光临曰晶(县东有晶山)西则日入而光射之曰晶。晶、晶二字实天造使然,若山名菩提,无其意义,应更名为晶山。"从此,菩提山又名晶山。戴锦游罢赋诗一首,诗云:

天畔浮光结一山,山巅佳气动江关。

云牙漱雨寒仍碧,石发梳青老未斑。

策马拂烟寻胜迹,觅龙分水涤尘颜。

高名自应垂千古,岂在空门两字间。

菩提山是长寿老八景之一,历史上由 明僧大智铸铁柱1根,长16米有余,高插峰顶,燃灯于上,夜间灯光四射,远近可见。"菩提山上灯一盏"的诗句,迄今县人老少皆知。其灯柱虽已早废,但灯杆堡的地名犹存。聚集人气的佛门寺院,曾经佛光普照,别有洞天。此外,还有建于宋代时期的定慧寺,远古以来以"古寺炉烟歇,明河下五更。初回尘世梦,忽报晓钟鸣。夜送寒山月,朝惊远水清。欲知深省意,试听此间声"的美景传递着佛门弟子的心声,只可惜现在已看不到它的神韵。现存的东林寺是明代仿宋建筑,其结构遵循佛教传统,寺内佛像雕塑庄重,各类装饰细致入微,济公和尚的传说在此有烙印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及文物价值,天台寺和龙泉寺也都有类似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