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注重用词炼句,鉴赏时,我们要透过诗词简洁、准确和传神的语言,品味诗词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弄清诗词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是: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读懂古诗词呢?
一、关注标题,抓题眼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灵魂,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因而关注诗歌的题目对于确定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以及判断诗歌的表达技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诗歌的标题一般对诗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的作用.有的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的题目交论文范文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的题目揭示与诗作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有的题目则直接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
例如2004年普通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题: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赏析:该题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对诗歌的内容大致概括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第二个问题涉及到诗歌的情感,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首先,我们通过题目“秋思”二字就知道此诗应该是一首怀念或幽思之作,再通过文中的“家书”二字就很明显地得出答案: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当然,还需联系诗句具体分析所体现的这种感情.
再如2012年普通高考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题一: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个问题: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第二个问题:“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的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从题目——“思远人”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远怀人之作.“思远人”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另外,诸如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柳中庸的《征人怨》等诗歌分别从题目中的“喜”“思家”“怨”等就可以看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在高考试题中,为降低鉴赏难度,命题人往往会对影响理解、鉴赏的疑难处列出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注明生僻字词的读音、意义,有的介绍与写作背景相关的情况,等等.注释往往是一把钥匙,有助于打开准确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大门,不可忽视.
例如2007年全国高考宁夏、海南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解析: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之“品”,来抒写自己的“志”:直——方正、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如果不关注注释,不了解作者被罢官的相关情况,就难以进行正确解答,也许还会认为表达的是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隐逸情怀.
三、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的时代背景、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创作风格方面: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例如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题: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陆游是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其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其诗作大多体现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诗亦表现了其崇高的爱国情怀.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若平时能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风等,那么理解此诗所表现的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也就不难了.
四、注意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在古代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就需要平时去积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很多,例如: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柳树——古人在送别时,常以折柳相赠,表惜别之情;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芳草——往往用以比喻离恨;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梅花——寄托一种高洁的品格;孤雁——思亲、思乡、孤独;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等等.
例如2009年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析:作答时我们只要抓住“残雪”“雁断”“新月”“潮声”等意象,就不难发现诗人是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思的.
参论文范文: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等凄迷的意象,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五、细读诗句,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称之为“情感关键字”或“诗眼”.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起重要的作用.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开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借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围,“愁”字是该诗的“诗眼”,一个“愁”字统摄全篇,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只有靠平时多练习,多积累,借助诗歌蕴藏的信息,从诗歌的标题、注释、作者、意象以及诗眼等方面入手,再加上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做起诗歌鉴赏题来就会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