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不思量,自难忘。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贵族和劳动者缔结友情的诗歌。《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诗歌原文: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bù zī] 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
执子之手,握住你的手,一般与“与子偕老”连用,现一般用在对婚姻的承诺,表示希望与对方相知相守一辈子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迢迢牵牛星》,织女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两岸相距并不遥远,却无人给他们搭上一座小桥让二人相会,织女只能默默凝视,欲语不能,盈盈粉泪,柔肠寸断。这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让读者感慨哀叹,唏嘘不已。
这句诗原出自汉乐府《上邪》。全诗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是一个女子对自己的爱人发出的誓言。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自李商隐《锦瑟》直译为: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出自唐朝 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译为:我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的折磨。 出自:《蟾宫曲·春情》(元 徐再思) ,原文: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全句解释: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注释: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不去想它,却仍是难以忘记,始终萦绕在心头;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解释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