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描写山泉的诗句
关于描写山泉的诗句 1. 描写山泉的诗句
《祥符寺避暑》鲍深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3. 高山流水图白云悠悠绕翠峦,问凯旋,是何年?芳草连天,绵延到家园。
家园深在丛林中:叶正茂,枝正繁。鲜花朵朵带笑颜。
情缠缠,意绵绵。以诗会友,座中多圣贤。
忽闻山涧水流声:兴正浓,酒正酣。
2. 形容山泉的诗句
一、[宋] 叶梦得《临江仙·山半飞泉鸣玉佩》: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译文:山腰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二、[明] 袁中道《夜泉》: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译文:泉水得到月光,化为一条雪。
三、[先秦] 诗经《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译文: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
四、[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译文: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深林为之惊栗,峰峦火之抖颤。
五、[唐] 王维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3. 关于山泉的古诗
《祥符寺避暑》 鲍深 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4. 小石潭记中描写山泉的诗句
1、闻水声,如鸣佩环。
——写泉水声音清脆悦耳。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泉水清澈见底。《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原文: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扩展资料: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
《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搜狗百科-小石潭记。